第10部分(第3/4 页)
投资方、区域性利益作出贡献。而且,从个人、家庭、地域到国家、世界、地球、宇宙,将利他精神尽可能扩散、延展开来。
这样,就能从渺小的自我扩大到更大视野,就能关注到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这样,就能客观地做出正确判断,同时也能规避失败。
入睡前扪心自问参与新事业的动机
利他的“德行”是克服困难、召来成功的强大动力,这一点在我投资电气通信事业时就有所体会。
现在,几个企业竞争是常有的事。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国营企业电电公司垄断了通信领域。后来,政府决定引进“健全的竞争原理”,开展自由化工作,降低与外国相比较高的通信收费。
于是,电电公司向民营企业转变,改名为NTT公司,同时,其他公司也可以新加入电气通信事业。也许是因为害怕和至今为止一手遮天垄断该事业的巨大挑战,所以没有出现新加入的企业。这样官办变为民办也只是徒有虚名,没能引起充分的竞争,国民也没有享受到降低收费的实惠。
“那我来做吧!”我认为具有风险企业特质的京瓷公司正适合迎接这样的挑战。
对手是NTT公司,我们不但处于蚂蚁与大象的不利之战争中,而且行业也完全是一个未知的领域。但是,袖手旁观不能发挥任何竞争的作用,所谓降低收费对国民来说最终只不过是画饼充饥。看来,只能由我来做这个理想主义的唐吉诃德了。
但是,我没有马上报名申请。因为此时我首先要严格扪心自问自己参与这项事业的动机是否混杂了私心。每晚就寝前,我必定审视自己的参加意图。“你加入电气通信事业真是为了国民吗?是否混杂了为公司或个人谋利益的私心?或者,是否是为了受到社会的关注而自我表现呢?动机是否纯粹、没有一丝污点?”我这样反复自问自答。也就是说,一次又一次地扪心自问“动机如何,私心如何”,拷问自己动机的真伪。
半年后,我终于确信自己毫无邪念,于是,下决心成立了DDI(现在的KDDI)公司。
当时尚有另外两家公司申请参与进来。三家公司中以京瓷公司为基础的DDI公司最为不利。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不但没有通信事业的经验和技术,而且通信电缆和天线等基础设施必须从零开始建设,销售代理店网格的建立也必须从零起步。
为社会和他人不妨牺牲一点个人利益
但是,我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公司开始营业不久,DDI公司业绩一直遥遥领先于同期参与的其他企业。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很多人都问其中的原因,我的答案只有一个:是希望有益于国民的、无私的动机才带来这样的成功。
自DDI公司创业以来,只要有机会,我就经常对职工说:“为了国民,把长途电话费降下来吧!”“让仅有一次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吧!”“现在我们得到了百年难逢的好机遇,感谢机遇的惠顾,并珍惜机遇吧!”
于是,在DDI公司,所有职工同有一个“工作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国民”的纯真志向,衷心希望事业成功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因此,我们不但得到代理店的支持,而且得到客户的广泛支持。
在DDI公司创业后不久,我也给一般员工提供按票面购买股票的机会。因为我想,DDI公司迅速成长发展,迟早要上市,我要用获得资本收益的方式去报答员工的辛勤劳动和表达我本人的感谢之情。
另外,我作为创业者,原本可以持有更多的股权,但是,实际上,我连一份股票都不曾持有过。因为在DDI公司创业之际,我不想掺杂任何私心。
假如我那时哪怕只持有一份股票,别人也会认为我到底还是为了赚钱,而且DDI公司其后的发展也会与现在不同。
在开始手机事业(现在的au)时,也有类似的经历。自从开始DDI公司的事业以来,我确信手机市场前途光明,并认定它的普及将为国民的生活带来巨大方便。于是,决定参与该事业,但是这里也出现了大问题:
原因是紧跟DDI公司之后,又有一家公司参与了进来。由于频率方面的原因,在同一区域,除NTT公司以外,只能由一家公司运营。因为受其制约的缘故,新加入进来的两家公司必须把事业区域一分为二。
从事业收益性考虑,双方都希望得到人口集中的首都圈的区域,所以很难达成共识。我建议通过抽签的方式来公平决定。当时的邮政省指责通过抽签方式决定这样的事业是不慎重的。
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