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部分(第2/4 页)
一家妻小安置到了洛阳,在忠诚方面的最后一丝疑问似乎已经可以抹去。不过他手下五个郡,三个都在旧有的青州将领手中:黄盖、朱治与吴景,另外两个人则是王邑和庞淯,若只看将领能力的话,并不会比徐州方面逊色多少。
至于荆州方面,刺史张机虽然是我最早的部属,但他最为人所知的,依然是一身天下闻名的医术和医德,军事绝非他所长。而几位郡守中,也只有黄祖和程普算得上是大将,新任江夏太守张昭也可以算是干吏,其余几个则比大众脸还大众脸,在历史上甚至没有任何戏份。
一时间我产生了一种将孙坚与张机调换位置的冲动,或者将太史慈调至荆州。但我一想到太史慈毕竟是出身山东的大汉,历史上到了江南后没过几年就早早病死,便放弃了后一种念头。
但甘宁又对我说了一句:“王上何必烦恼,若是荆州武力稍弱,不妨到时遣数员重将出镇,甚至……王上御驾亲征,亦未尝不可。”
我微微一怔,而后抚掌而叹。
荆州的官员最终还是没有调换。
-
在下邳城里,郭嘉的从兄郭贡热情而恭敬地再一次欢迎了我。
但我并没有在徐州刺史的治所多做停留,第二天便继续北上,经东海、琅琊进入了青州的地界。
我这次出巡本就以游玩为主,身边只带了侍从与护卫,起居郎也不过梁聪一人而已,因而每到一地,虽然都要接见郡守与县令,却很少去专门考核地方政绩。
因而我很轻松,他们也同样轻松:只要尽心尽力准备当地的特色饮食就算合格了。
待得我浩浩荡荡进入青州刺史的治所临菑城后,已经是八月二十三。
青州刺史太史慈以下的州内官吏、齐郡太守苏则以下的郡内官吏早早就迎了出来,恭恭敬敬在城外站了两排。
“恭迎王上!”以太史慈为首,官员们齐齐向我躬身行礼,“王上万岁!”
再次看到太史慈,我很是开心,笑着将他扶了起来:“子义,有些时日不曾见面了,近来可好?”
太史慈连忙又拱手答道:“蒙王上挂念,慈一切都好。王上巡查天下郡县,兵士已是疲惫,还请入城后稍事休息。”
齐郡太守苏则道:“太史刺史与臣等知道王上怜惜民力,故而今日迎接,未曾驱使百姓,来迎者只有一部分州郡员吏,请王上体谅。”
我笑道:“如今正是秋收,你若是敢妄动百姓,耽误了青州的收成,即使本王不追究,你们也过不了祢正平那一关吧?”
太史慈与苏则都是微微笑了起来。
“哦?”我看到太史慈身后两名有些熟悉的面孔,一人身材魁梧,一人则相对瘦弱,不禁朝他们点了点头,“若本王没有记错,应当是段建与宫赫吧?”
两人又惊又喜地连声应是。
毕竟是随我去过辽东的旅长级的将领,而且还参加过第一次公开选拔比赛,我虽然睡了很久,但还是有些印象。
“待会你俩都要来陪坐。”我吩咐了一句,与太史慈、苏则进了临菑城门。
毕竟是齐鲁旧地,数百年的古都,临菑城的规模及繁华程度确实不是下邳可以比拟的,尽管在十余年前的黄巾之乱中,临菑乃至整个青州都是重灾区,不仅农业、工业、商业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人口更是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但只要有人有田有粮,只不过过了三五年时间,青州的元气便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恢复,到处已是一片欣欣向荣之相。
看到城中景象,我却在想,若是当年与孙坚撕破脸皮后激战一场,这座历史名城、齐国古都不知道现在会变成什么模样?
进了刺史府邸,我不禁笑道:“子义,我只是暂住几日,你不用在刺史府如此装扮吧?让我以为谁要大婚呐?”我指了指高墙上下的婚庆用品和满屋满院的喜庆气氛。
“回王上……”太史慈解释道,“慈……的大婚之日,就在二十五日……”
我张了张嘴,遂即恍然,又不胜欣慰地点了点头:“你已经三十多岁了,再不成家,令堂恐怕要急白头了吧?”
“都是托王上的福。”他很诚恳地看着我说道。
我摆了摆手:“跟我有什么关系?”
他微微低头:“若非慈追随王上,天下如何能够在短短三年内便得以平定?若非王上信赖,慈岂能以一介罪吏之身为新朝治理一州军政?若非天下平定,事业有成,慈岂有心思接来家母,考虑自己的私事?”
他说得如此有理有据,我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