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2/4 页)
得是时间谈论。本王平生最喜者,便是才人名士;最好者,便是佳作妙文。所幸众高贤不弃,长得相共盘桓,可谓‘座中客常满,杯中酒不干’,真乃平生之幸!今日诸位能莅临鄙府,自是蓬荜生辉。小王便以~
众人也便一齐举酒,共同饮讫,卢鸿自然也是杯起酒干。看着魏王李泰谈笑风声,暗与太子李承乾比较,心道无怪乎李世民宠爱李泰远胜。这魏王李泰无论是人物气度,还是言谈举止,都远过其兄。若说心机城府,只怕那李承乾更是打马也追不上。只是思及前世记忆中李承乾谋反被废,而李泰机关算尽,终是功亏一篑,郁郁而终,不由心下暗叹。
此时众人宴饮,歌舞丝竹,颇为热闹。卢鸿这几日混迹其中,早已是司空见惯,也频频举杯,敬酒祝词。待得酒过三巡,李泰双掌相击。场中舞女便皆退去,丝竹之声也安静了下来。
只见李泰微笑言道:“小王近日新得几宗物事,或是前人所留书迹,亦有难辩出处的古物。今日盛会,难得诸位方家光临,正好借此之机请教,也是席间助兴。”
李泰话音才落,便有一列侍女,各各手托木盘,鱼贯而出。每方木盘之上,以锦巾相覆,形状各异,便是今日鉴宝之物了。
鸿昨日在太子李承乾的鉴宝会上,亲见了数卷晋人书卷顾恺之的仕女图卷。可惜书迹虽然佳妙,那卷压轴的仕女图卷,却为卢鸿定为后人仿作。想到这里,卢鸿心下暗想:“古人若说制假,手底下的功夫自然是绝顶,但那周边的玩艺儿,较之后人,却是差得远了。不知今日这些物事中,又有什么惊人之作。”
李泰微笑着说:“今天呈于众方家鉴赏的第一件物事,却是一桩公案。此物本王得之数月之前,请了几位玉坊地供奉,以及数名鉴赏名家,竟然俱未曾见过。若说器形古朴,质地优良,决是古物无疑。只是名称来历,一无所知。今日胜会,小王便取出请诸位品鉴。若有慧眼识得地,本王决不吝于赏赐。”
此时,最边上地侍女将手中木盘上的盖巾轻轻揭开,露出其中的物品来,却是一件玉器。
只见此物外形乃是方柱形,有一尺见方,外方内圆,上下贯通对穿一个圆孔。玉质颇为奇怪,色呈黄白,又有紫、红、橙色斑点。器体之上,又分为数节,层层重叠,遍布着古朴的纹饰。
侍女将这器物,一一传示于席间众人。工部尚书杜楚客,本有“妙手”之名,擅制精巧物品,又性喜古物,因此对于古玩,颇有研究。传在他眼前时,停留时间最长。他反复端详,上下左右均细细审过,又思索了半天,最后依然是满脸失望之色,摇了摇头,示意侍女向后传去。
席中十数位客人,能参加魏王这鉴古之会的,哪个不是有着两把刷子的。只是这物品实在是奇特,仅从外观,实在看不出有何用处来。因此虽然也有几个翻来覆去地看了半晌的,却均是一无所获。
座中除杜楚客之外,著作郎萧德言,也是颇为好古。待他看了半日,一头雾水言道:“此物却是奇怪。若观其形制,便似器物上地机件一般。据言上古之人,仰察天象,以管窥天,莫非便是窥测天文的观天之物不成?”
众人议论纷纷,或是同意,或是否定。那萧德言也不是有什么证据,只是胡乱猜测之语,自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待传到陆清羽、卢鸿席上时,陆清羽便抢着取将过来,审视一番,开言道:“恭喜魏王!以小可看来,此物乃是古时名贵之器,名之曰‘瑗’。瑗与璧相似,但形制不同,孔有大小,瑗则是大孔之璧。《尔雅》言道:好倍肉谓之瑗,肉倍好谓之璧。所谓‘好’是指器物当中之孔;所谓‘肉’乃是指器物之体。观此物中孔如此形制,定是玉瑗无疑。且这般巨器,决非寻常器物,或为上古三代之时重器,也未可知。据《荀子》言:问士以璧,召人以瑗。魏王得此异宝,乃是得人之兆。岂不可贺!”说罢,连连向李泰拱手。
李泰听了,尚未言语,一旁的萧德言却皱眉言道:“虽然陆公子之说颇有所据,但自古璧、瑗,均是圆形圆孔,器体较薄,从未见如此般方正厚重的,似于所载不符吧?”
陆清羽脸色通红,急急说道:“上古形制,流传久远,有所变化,也是在所难免。如现下所用铜钱,实则亦由璧演化而来。古时所称‘钱’,便是圆形圆孔,演化发展,至秦时成半两钱,而为圆形方孔。此瑗或者别有特异高超之处,方形圆孔,也不为怪。”
座中诸人听了陆清羽的解释,虽然觉得略有牵强之处,但于座中诸人解释中,则是最为可信的一说了。众人互相讨论,也有人便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