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第3/4 页)
罗辛甲,少校参谋范承谟、谢大,一二四师上校参谋长邹绍孟
,上校副官长傅**,上校政训处长缪嘉文,少校参谋张重,少校军医主任任飞、上尉特务连长高德坤。。。。。。”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八日上午,在王铭章将军殉国的第二天,滕县宣布陷落。
川军二十二集团军守卫城县共三天半,完成了最高统帅部下达的任务。
全集团军(包括在城外作战的四十五军两师)共伤亡七千余人,为台儿庄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评论区。
“川省没有人不认识王铭章的川成都新都区人川军高级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级别最高的将领那一句不成功便成仁,基本上已经成了王铭章的代名词。”
“出川抗日的川军,是川人的骄傲,是国人的骄傲,奋勇杀敌,马革裹尸,记得那一年春节,成都街上卖汤圆的小贩,在晚上看见了衣裳破烂,浑身是血的王将军,还有和他一起战死的弟兄们,对着小贩说,我们回家了,给我们来碗汤圆吧,小贩低头盛好汤圆,一抬头,面前的川军却都不见了,第二天,成都大街小巷,就传遍了王将军和战死的川军,英魂回来的消息,他们为了国家不受外来侵略,为了人民安居乐业,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后人有什么理由,去忘记这些英雄们?崇拜英雄会让一个民族永存,失去对英雄的崇拜,却会让一个民族岌岌可危!”
“每次看到有关王铭章将军的报道,我都怀着非常崇敬的心情仔细而认真地阅读,每次都看得热泪盈眶。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王铭章将军率领一支装备条件最差,谁都看不起的地方军阀武装部队,战斗在抗击日本侵略的第一线,奋勇杀敌,宁死不屈,与阵地共存亡。其英雄状举和不朽功勋将永载史册,王铭章将军和旗下的所有川军将士用行动改变了国人对川人的看法,为川争得了荣誉,为民族赢得了尊严。川不会忘记你们,祖国不会忘记你们,华夏儿女不会忘记你们,你是我心中永远的英雄!向王铭章将军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泣拜铭章将军!将军千古!川军将士千古!抵御外辱的川军将士千古!”
“新都的新桂湖公园,王将军的纪念碑,我去瞻仰过!”
“文官不爱财,武官不畏死,民族才有希望。”
“王铭章师长永垂不朽!你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你不畏牺牲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没有你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台儿庄的大捷,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你的精神与日月同辉!”
“后辈滕县人不能报此仇,乃此生最恨事,终死不能瞑目也!”
0405 血肉真的能筑成钢铁长城
0405 血肉真的能筑成钢铁长城
回忆完王铭章将军殉国的整个过程,王亮一句话都不想再说。
他只想安安静静的,把川军抗战馆看完,一个细节都不要落下。
这是对昔日的温习。
谁都有资格忘记,唯独王亮不可。
因为,川军,与他,血脉相连。
抗战之前四川军阀因为打内战的恶名举国闻名。
川军将领没有一个是黄埔名门出身,川军军队普遍素质低下、武器装备简陋粗劣,被称作是杂牌军中的杂牌军。
川军虽然也参与了讨袁护国等战事,但在作战中都没有多少可圈可点战绩。
与**领导下的红军作战,更是败绩累累。
这样的军队,是不受常凯申及其麾下的中央军待见的。
可就是这样一支衣衫不整、装备低劣、鲜见军饷的杂牌部队。
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身处与日寇相距千里之外大后方的他们在国难当头之时,没有退却,却毅然拜别家乡亲人。身着褴褛、足蹬草鞋,远行千里,奔赴到抗日前线。
八年漫长的抗日战争之中,有三百万万川人子弟从军参战,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皆居全国之首。
川军几乎参与了所有的重大战役,每战死的十个抗日军人中就有一个是四川军人。
由此,彻底颠覆了当时全国对川军的看法。
近些年来,不知道为何,王亮听到提及川军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川军,不能遗忘啊!
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川军,永远都不能被遗忘啊。
漫步在展馆中,王亮翻阅着一本名为《王铭章殉国与川军抗战》的史书。
上面有着最真实的记载:“一九三七年九月,川军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