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湖之畔,秋宝看着一张张身经百战的脸,那上面有数不清的刀疤箭瘢,泪光隐隐里,写满了沧桑,写满了豪情。那一只只空荡荡的衣袖和裤管,在夜风中猎猎作响。那一个个粗豪高亢的嗓门,长歌不绝,发自肺腑,渐至嘶哑。
秋宝既是热血沸腾,又是五内如焚,打翻了的那只五味瓶,酸、甜、苦、辣,齐上心头,唯有端酒连饮。
酒酣耳热里,那双目失明的老兵申平跳将起来,一式“懒扎衣”,打出一路长拳来。
众人人喝彩声里,秋宝认得那是号称“戚家拳”的三十二势长拳,由戚继光所创。再看申平接连数势,“单鞭拗步”、“金鸡独立”,再接“卧牛抢背”,转“高探马”,端的是一气呵成,紧凑连环。
叫好声中,甄金道:“王春小兄弟,看你身形也是练家子,走上几招如何?”
秋宝有些技痒,这几天也在想吴钩曾经说过他的武功破绽,心想有些东西一定得改了。正在思虑,风声一动,申平虽然两眼失明,却已辨得秋宝所在方位,挥拳劈面而至。
秋宝想也未想,臂格肘击,转守为攻,赢得众老兵一片喝彩。
当初在虎跑寺习武上十年,秋宝曾与师兄弟和师叔伯较技数百次,个人禀赋为寺中第一,但往往在关键时刻难于取胜。他也曾不下一次出寺惹祸打架,甚而私会江湖拳师,虽是赢多输少,却是未遇强手。今天一遇这戚家拳,便觉自己武功中的荒率空浮。
戚继光教军练武,最重实战,痛恨那些只在官府面前装门面的“花法”,在其《纪效新书》卷十四“拳经捷要篇”中,评点古今拳家,专述拳脚功夫,又博采众长,合成这戚家拳法。
但见申平招招连环,势势相承,变幻无穷,微妙莫测。
秋宝欺他眼盲,多用声东击西的虚实变化,而申平一身正如常山蛇阵法,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所谓上下周旋,首尾相应,没有一个顾不到的地方。
又听“乒”的一响,秋宝正在周旋之际,忽被一拳击倒。申平这一下,迅雷不及掩耳,正所谓:拳打不知。
众人正要叫好,只见秋宝咬牙再起,招式已变,竟与申平如同一师所授,双双使出三十二路长拳来,简练直接,以攻对攻。
“悟性好高的小子!若是再多些实战,武功还不知如何了得!”甄金赞了一句,脸色却有些异样。
申平虽然看不见,过招之中已经知道对方武功变化长进,“嘿嘿”一笑,一势“倒骑龙”,回身连击。
众人目不暇接,齐声叫出了拳诀:“旗鼓势左右压进,近他手横劈双行,绞靠跌人人识得;虎抱头要躲无门。”
秋宝变招不及,手脚齐出。正所谓:“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申平招招式式都落在对方身上,饶是他惜了力气,秋宝已觉四肢百骸散裂。
突然,秋宝丹田处一热,浑身内力立时充盈。申平一式“朝阳手”接一式“无缝锁”,正欲将他拿下,就觉触电般被对手回击,不由自主往后跌倒。
“奇怪!”众人纳闷秋宝分明被动挨打,申平却跌了出去。要知道,这瞎子申平拳脚老到,是他们当中功夫最好的一个。
申平一跌即起,嘴角沁出血来,已为对方内力所伤。
秋宝浑身剧痛,也流出了鼻血。
“好内力!”申平过来摸到秋宝,一把揽住。“小兄弟,你这一身丹田力是打下练下来的童子功啊,出自何等名门,倒像是佛家的内劲。”
秋宝擦了一把鼻血,摇摇晃晃道:“申大哥一直让着我,我哪敢提什么师承,只怕是丢了师门的脸。”
甄金在旁眯缝着眼睛,道:“王春兄弟一身武功,犹如浑金璞玉,若有机缘,必将大放异彩。”
“不过,我有一事相问。”他忽然拿过秋宝随身包袱,从里面取出那口嵌满翡翠明珠的缅刀。“不知这口刀,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众人看见这把刀,不由齐声惊呼。
左手缺了指头的万安一把取过去挟住,用右手狠狠拔了出来,大声辨认着上面一行小篆:“天差平海大将军”。
“我跟你说过,吴叔不是我杀的,这把刀也不是我的。”秋宝瞪着甄金,觉着绍兴花雕后劲厉害。
甄金倒了一碗酒,缓缓洒在地上。“老吴,你走得不远,弟兄们不能让你白死。”
秋宝看见老兵们一个个变了颜色,看他的眼里满是疑问,将他团团围住,不由愤愤道:“你们要冤枉我的话,也可以将我杀了!”
话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