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1/4 页)
星冠、身穿绛红袍的神仙。神仙对我说:从下个月的初三开始,在正殿连续做一个月的黄箓道场,上天就会降下‘天书’——《大中祥符》三篇。神仙还嘱咐我不要轻易泄露天机,所以没有和大家商议这件事。”
赵恒看看大臣们,见众大臣都听直了眼,心中暗暗得意,看来自己的计划进行得很顺利。于是他就继续说下去:“从十二月开始,我就素食斋戒,在朝元殿建了道场,诚心祈祷,整整一个月,从来没松懈,今天正好是到了一个月的时间,果然有好消息传来。”
文武大臣中,除了王钦若和王旦等有数的几个人,其余的人都被赵恒的这个神话给说傻了,听到这里,有人急着追问:“陛下,是什么好消息,真的是天书降临了吗?”
赵恒见自己这番话效果不错,嘴角浮起一丝得意。“今天皇城司上奏,说是在左承天门南面的屋角鸱吻上,有一条黄帛在那里随风摇曳。我马上派太监去察看,太监回来报告说那是一条两丈多长的黄帛,裹着一个青丝绳缠绕的好像书卷的东西,隐隐约约的还有字迹显露出来,这一定是神仙所说的‘天书’!”
崇政殿里,大臣们彻底晕了,一个个目瞪口呆。
眼看就要冷场,宰相王旦在心里叹了口气,脸上却堆起灿烂的笑容,进前一步施礼祝贺:“这是陛下诚敬天地,孝奉祖宗,仁厚勤政,和睦邻国……才感动上天,降下了‘天书’。”说了一大堆的恭维话,听得赵恒是心花怒放,众大臣这时也缓过劲儿了,都跪拜在地,山呼万岁。
折腾了好一阵,大家都来到了承天门,为了表示敬重,就连赵恒都是步行过来的,两个太监上房取下黄帛,然后王旦跪着接过来,赵恒也屈膝下拜接过,君臣心照不宣地把戏演得郑重无比。
“天书”到底是什么内容,大家都想知道,就恭恭敬敬地护拥着“天书”回到了道场,由知枢密院陈尧叟打开缄封,展开的黄帛上写的是:“赵受命,兴于宋,付于冲。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三篇“天书”的内容可以想象得到,都是夸奖赵恒能以至孝至道继承帝业,还叮嘱赵恒以后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最后说的是大宋国运昌盛久远。
看看这内容,哪是什么教化世人的天书,分明就是老天给赵恒写的表扬信,只不过在遣词造句上是模仿古书《尚书?洪范》和《道德经》的语气罢了。
赵恒沉浸在计谋得逞的兴奋中,下令改元“大中祥符”,改左承天门为左承天祥符门。最奇的是皇帝还亲自下令,京城百姓大吃大喝五天,看来现在人们有喜事就摆上几桌的习惯,还真是源远流长。不过大臣们可就苦了,只能陪着皇帝吃点儿青菜萝卜之类的素菜。
序幕既然拉开,大戏就无法停下来,只能按照预定的剧本演下去。下一步自然而然地到来,那就是纷至沓来的祝贺、祭告、赏赐,当然也少不了滚滚而来的马屁文章,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三月,开始有人说“正事”了,兖州父老吕良等一千二百八十七人进京请求赵恒封禅,赵恒还假装谦虚,但是吕良他们还是一再请求,赵恒就说:“这是大事,要郑重对待。”虽说没有答应,可是已经留下了活口。
兖州的这个口子一开,“民意”汹涌如潮,各路民意代表纷纷请求封禅,宰相王旦在这样巨大的群众运动面前,只好顺从“民意”,率领文武百官、地方干部、少数民族代表、和尚道士等宗教领袖、名流长者两万四千三百七十多人,连续请愿五次,搞得惊天动地、盛况空前。
民意啊民意,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民意吗?
这使人联想到袁大总统想变成袁皇帝时的“劝进”,不仅有各地的官员,连乞丐、妓女都动员起来了,和劝赵恒封禅盛况有得一比。
到了四月,天书又降临到了皇宫里的功德阁。
天书屡降,虽然明知是假的,赵恒还是激动得满面红光,为了显示郑重其事,他下令建造玉清昭应宫来供奉天书,这是滥建宫观的起点,从这以后,靡费钱财国力的此类建筑越来越多。
上有所好,下必兴焉,疯狂是可以传染的,人们的兴趣都转到祥瑞上了,举国上下人人都在谈论这件事,祥瑞也是越发现越多。
赵恒觉得时机成熟了,就想最后拍板去封禅。此时的赵恒做事还知道思前想后,他先把三司使丁谓找来,问在费用方面会不会有问题,丁谓也把准了赵恒的脉,极力迎合怂恿,说费用方面绝对没有问题。于是,赵恒正式下诏,宣布将在十九日到泰山去封禅。
天书、封禅都顺利地运行,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