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驳了她一句,随后才语重心长的补了句:“我只是不想孩子们将来过了苦日子,埋怨我们没有供他们上学、让他们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我才会咬紧牙关、再苦再累也要把几个孩子都送去学堂……”
“我说当家的,你也不是那迂腐穷酸的读书人,怎就像他们一样死脑筋呢?!”
刘氏搂了搂鱼儿、不客气的白了杨大柱一眼,像往常一样提高嗓门训道:“你说这‘工商’两行身份卑微会叫人看不起,可你看城里除了当官的以外,日子过得最光鲜的是哪个?”
“是……”
杨大柱只答了一个字就怏怏的住了嘴,刘氏见状气哼哼的替他把接下去的话说完:“还不是你口中那些身份卑微的商人!就连那些学了一、两样手艺傍身,开间小铺子做小本买卖的货郎儿,恐怕日子都过得比我们这些‘身份尊贵’的农民、渔民要好!更别说那些富商家里还有成群的下人伺候着,什么事儿都不必自个儿亲自动手!”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一定要逼着六郎读书呢?若是六郎像我们村里那位老秀才那般,考了几十年了也依旧只是个一穷二白的秀才,那你让他靠什么来养家糊口?要是我们六郎没那金榜题名的福气,还不如让他早早的学门能赚钱的手艺来得实在!指不定这门手艺学好了,咱家六郎日后也能够靠着它发家、继而富甲一方!”
“若真是这样,那其他几个小子要真是像那老秀才一样不争气,不也好歹能有个依靠?这既能顺了六郎的心意,又能解决家里眼下的困难,更能替其他几个小子留条后路的好事儿,你咋就死脑筋的不同意呢?”
这刘氏脾气虽然火爆但性子却很直,杨大柱只说了一句、她就一股脑的把心里的想法倒了出来,且她那护短的性子也让她偏向杨六郎,毫不客气的骂杨大柱死脑筋、遇到事儿不懂得变通一下。
而杨大柱先前显然没往这个方向想过此事,所以刘氏一说完他便怔在了原地,细细的把刘氏那番没有蕴含什么大道理、但却十分直白实在的话琢磨了一遍,良久后终于长长的叹了口气,道:“素娘你说的对,让孩子过他自己想过的日子,今后他才不会心存遗憾,也不会因此而埋怨我们……”
“总之,路在他自个儿的脚下,他想要选哪条来走,都由他了。”
刘氏闻言心里一喜,连忙问道:“这么说六郎那事儿你是同意了?”
“嗯,我们当爹娘的不就只盼着孩子长大后日子能过得舒心?若是我硬把不爱读书的六郎送回学堂,那岂不是故意要让他以后的日子过得不舒心吗?”
“你能想明白就好!我这就去把孩子们叫回来!”
刘氏说着便抱着鱼儿站到船头,扯开嗓子把杨家几兄弟喊了回来,而鱼儿也为杨大柱最终能想通感到十分欣慰,这读书在古代固然是最好、最能飞黄腾达的出路,但鱼儿却不赞成做父母的死命的逼孩子读书、逼孩子做不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这一点鱼儿其实深有体会、并为此一直感到有些遗憾,这鱼儿穿越前作为八十后大军的一员、小时候没少被各种兴趣班荼毒。鱼儿的老妈更是问都没问鱼儿喜欢不喜欢画画、就硬把她送去学画画。
结果这一学,最后竟然还让鱼儿初中一毕业就去考美术中专院校,生生的同“高中生生活”擦肩而过。当然,当个艺术家在别人眼里看起来也许很不错,可鱼儿压根就对画画不感兴趣、也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可鱼儿的老妈从来都没让她选择过,她曾经提的小小抗议也被老妈以“小孩子懂什么”这个理由给强势回绝了!
后来还是鱼儿中专毕业后,文凭不够大实在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才重新捡起课本自个儿学习,学了个大概后再请了几位老师专门替她辅导,最后更是卯足了劲才重新考上一所三流大学,重新选择了“水产养殖学”这个比较感兴趣的专业来学。
虽然鱼儿最终还是念了大学,但结果一样、过程却是不同,至少鱼儿比同岁的朋友多兜了一个大圈子,而没能和同龄的伙伴一起升上高中、然后再一起去读大学,一直都是鱼儿心里最大的遗憾……
不过鱼儿虽然不喜欢画画,却知道在那个年代读艺校算是比较有前途的道路,也知道其实许多孩子连兴趣班都上不了,鱼儿长大了后也慢慢的理解了老妈的苦心,知道老妈其实是想让自己走上她所认为的、最理想和最有前途的人生道路……
所以眼下鱼儿不但十分理解杨六郎此时的心情,也能够理解杨大柱藏在那片坚持下的苦心,杨大柱其实也是想让儿子今后能有出息。但理解归理解,鱼儿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