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页)
我们的女儿?”我就知道会谈到这个。哈洛、佐拉摩根早就说过:人类本来就比较重要,从猿猴实验得到的信息对人类有极大的帮助。
我慢慢地说:“我当然会选择救女儿。”尽管99%的我根据本能反应,或者说是动物本能、母爱天性,而选择救女儿,但剩下的1%的我却知道,伤害个体就等于伤害全体。为何会这样,我无法解释。这1%的自我也许就是理智所在,理智告诉我,没有什么正当理由让我们可以去伤害有知觉的生命,更何况还有其他方式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
我不禁想到,人类和黑猩猩有1%的不同,和猩猩有2%,和猕猴也只有6%的差异,我想知道这些差异究竟存在何处?是人类的灵魂吗?尽管只有1%的自我,势单力薄,但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源。小说下载
哈洛当年在威斯康星州设立的猿猴实验室,如今仍在运营,里头养了2 000多只猴子。我则前往另一所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实验室。我不详述其中的情景了,毕竟我们已经看够了。实验的目的只为找出治疗药方,治愈与死亡一线之隔。
实验室里兽笼相互堆叠,里头各有两只猴子,清洁剂混杂狗食的气味依稀可闻。我屈膝蹲在一个笼子前,手放在栏杆之间。一只猴子过来拼命舔我的手。我想起先前看过的资料,有天晚上哈洛在实验室工作,不小心把自己锁在笼子里。他困坐笼中好几个小时,无法脱身。直到深夜,他听见远处有人狂欢作乐,于是大喊:“救命!救我出去!”终于有人听到他的呼救,而在获救之前,哈洛已经饱尝了寒冷与恐惧的滋味。
我问解说员:“我可以抱猴子吗?”他答应了。我不敢相信自己这么幸运。我伸手抱起那团毛茸茸的棕色肉球,它才出生没多久。它细小的手臂环绕我的脖子,闻起来有股奇特的霉味。它的心跳很快,是害怕什么吧!怕我?怕被囚禁?害怕自由?我对它说:“不怕!不怕!”它皱巴巴的小脸,让它看起来像个老头,眼神充满了浓得化不开的悲伤。它在我怀中颤抖,我对它说:“乖乖睡,”并尽可能把它抱得更紧。
第7章 吸毒不要紧 亚历山大的颠覆性成瘾实验
·
→炫←·
→书←·
→网←·
→小←·
→说←·
→下←·
→载←·
→网←·
引言
1960970年,科学家开始研究成瘾行为。他们试图依据动物实验结果来界定渴望、忍耐、戒断症状等。其中有些实验相当匪夷所思。单是可卡因,就有500多项实验仍在进行。老鼠的神经系统与人类极为相似,因此老鼠便成为了研究成瘾行为的最佳对象。
亚历山大
几乎所有的实验都基于特定物质无法抗拒的假设,实验结果也都印证了动物会自发性地摄取神经毒素,剂量之多甚至可以致命。然而1981年,亚历山大(Bruce Alexander)、柯姆斯(Robert Coambs)和哈达韦(Patricia Hadaway)三人决定挑战这些传统动物实验所秉持的主要假设。
他们认为,将猴子绑在椅子上倒立好几天,给它一个控制器,一按按钮就有药物帮它舒缓痛苦的实验方式,无法证明药物使人上瘾,只能反映个体受外力的束缚,其中包括社会、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打算让动物置身舒适的环境,再测试其是否依然对药物上瘾。如果确实如此,那么我们就必须严格管制药物,然而如果动物未成瘾,那么这些研究者就认为,问题的根源也许不在生理,而在于文化。
柯姆斯
我认识一个有毒瘾的人。她是63岁的艾玛,在新英格兰区一所小型理工学院担任院长。不管在工作中或私底下,她总是衣着时髦,光鲜亮丽。几个月前,她背痛得很厉害,原本像积木一样堆叠整齐的脊椎开始逐渐松脱移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决定接受手术。她醒来之后,背上多了一道缝合的痕迹,医生给她一瓶棕色液体——强力止痛药奥施康定(OxyContin)。此药号称“穷人的海洛因”,原是合法处方药,用于舒缓癌症病人以及其他慢性病病人的疼痛。近来屡遭滥用,并衍生出严重的犯罪问题。
古人所说的鸦片,又被称为鲜红生命之舵、快乐星球、天堂的牛奶。根据古希腊典籍记载,鸦片可以治疗“长年头痛、癫痫、中风、呼吸不畅、腹痛、丁香草中毒、脾脏结石、妇科病、抑郁、所有恶性传染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