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的鸡,伯母将来用什么来滋补?大哥,您收下了,我的心里会好受一些。”
刘大军看叶昆情真意切,这样争执下去也是无宜,只是叶昆出门在外没有些盘缠,如何生存?于是便说道:“叶昆老弟!你的心意我们领了,只是这钱,我们是万万不能收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你有困难,我们出手帮一帮,对于我们来说也只是举手之劳。这是应该的,你不必放在心上。况且,我们还交了你这样知书识礼的朋友,我们心满意足啦!”说着又要把银子交还回去。
“大哥,您不收下,小弟是不会起来的!”
“这。。。。。。你出门在外,没有盘缠如何生活?”
“这个无防!”叶昆见刘大军不再执著,便起身高兴的说道:“我还有一些可以糊口的行头。这个大哥尽可放心!”
“让我去向伯母道个别。”叶昆扯开话题,转身向刘母房间走去。
告别刘母,叶昆取了配剑和行囊便上路了。
“此去长安,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兄弟路上一定小心!”兄妹两把叶昆送到村头刘大军还在嘱咐。
“谢谢大哥!小弟知道,若有机会,小弟一定会回来看你们的!”
“保重!”
“保重!!”
“保重。。。。。。”
。。。。。。。。。。。。。。。。。。。。。。。。。。。。。。。。。。。。。。。。。。。
话别刘大军兄妹,叶昆到达长安县城已是快傍晚时分。长这么大,叶昆还是头一次到长安城。远远的便看见一座足有四丈余高的城墙,城墙以外一条宽大的护城河,将整个县城环绕其中。走近城墙,城门之上刻着几个大字:‘永宁门’。门上有三层门楼:阙楼、箭楼、和正楼。阙楼在外,箭楼在中,正楼在里。城门的两边还有清兵把守。由于近年来年年遭灾,匪患猖獗,进城出城都须严加盘查。照例乡试考期在子、午、卯、酉年的秋八月,又称‘秋闱’。而此次乡试是一次加考的恩科,与往年不同。清廷自知内忧外患,yù堕摇摇。恰逢新帝溥仪登基,少年天子普天同庆。朝廷更希望借此拢络些人心对此次乡试格外重视。所以像叶昆这种进城参加乡试的只要把自己的推荐信拿给守城的清兵看了,也就放他过去,不会为难他。
经过了高大的城门,拐个弯便是一条喧闹繁华的集市,街道两边两排错落有致的青瓦房上还积着厚厚的积雪,在夕阳的余辉下散着耀眼的白光。青石板镶的路面上人来人往一眼望不到头。卖糖葫芦的、磨菜刀、拿着林罗绸缎当街叫卖的、坐着小汽车经过这里疯狂按喇叭的声音此起彼伏。县城的人们穿着也比乡下好很多,至少要干净一些。时不时还能看见几个穿西装或是穿绸缎长袍的有钱人坐着摇着铃铛的人力车扬长而过。对于叶昆,这一切都是那样新奇,又那样陌生!
不过,叶昆暂时没有jīng力欣赏这些。明天上午就是乡试的rì子了,他必须在此之前打点好一切,然后再找个地方安顿下来。
“这位大爷,我是来参加乡试的,请问您知道乡试会考在什么地方吗?”叶昆看见一位身穿长袍,带眼镜的长者,看起来是个有学问的人便开口问道。
“哦?这位小哥是来参加乡试的?”长者话语轻描淡写,言语间透着不屑。
“正是!”叶昆答道。
老者本以为这小子只是路过想去瞻仰一番,却不曾想真是来参加会试的,想自己年过半百却还未曾中个秀才,心里顿生不快:“无可奉告!”
说完扬长而去。
。。。。。。。。。。。。。。。。。。。。。。。。。。。。。。。。。。。。。。。。。。。。。。。。。。。。。。。。。。。。。。。
第三节 【乡试 三】
() 叶昆还从未见过如此奇怪之人,心中暗想:这城里人到底与乡下不同就连说话都带着一丝酸味儿!
但此时叶昆来不及细想,他必须尽早弄清会试的地方,然后再准备明天的乡试。经过多方打听,叶昆终于在rì落前寻到了那个一直在自己内心深处充满着神秘和憧憬的地方——长安贡院。
这是一座豪华的殿堂,难怪世人趋之若鹜。
长安贡院座落在产水河边,从大门向里面望去与一座高高的志远楼位于同一轴线。大门外有广场,广场两侧建有东、西辕门,东辕门。辕门高二丈多,为木结构,斗拱飞檐,筒瓦出脊。东西辕门均为四柱三门,中门通行。贡院大门建有门厅五间,左右为耳房,中开三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