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第2/4 页)
什么告诉我这些?”
许半仙道:“因为我们希望你能加如轩辕台!当然,如果你还是如以前那般吊儿郎当,这个邀请我们是不会提出的,既然你现在已经想明白了,而且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我想,我们可以正式提出邀请。”
“我……”李风云心头又是翻起一阵惊涛巨浪。
这可是来自轩辕台的邀请,李风云一时竟然拿不定主意。毕竟,加入轩辕台这件事,他从未想过。
“当然,这件事你还要好好想想,轩辕台不会强迫任何人加入。我们曾先后向你师父李苍穹、你大师兄燕无双提出过邀请,但是很可惜,两人都拒绝了。
因为加入轩辕台,就意味着江湖中的很多恩怨便不能再插手,包括一些国仇家恨。
当然,也会得到许多好处,轩辕台的传承会向你完全敞开。
你要仔细想好,我不希望你日后后悔!”
许半仙顿了顿,又道:“当然,这些事情,你不要与他人提起,你应该能做得到。”
李风云点了点头,他的确要慎重考虑,忽然,他想到了一事,问道:“难道永固宫主与我路师兄没有接到过邀请?”
许半仙摇头道:“并非所有的武林高手都适合加入轩辕台的,轩辕台原则上只承担维护华夏传承的事情,对个人恩怨,以及国家之间的纷争并不存任何立场,除非威胁到华夏传承。
比如,我们曾观察过耶律明很久,但是最后得出结论,耶律明不适合加入轩辕台。”
李风云更加震惊了,轩辕台居然连契丹人也可接纳,这也未免太匪夷所思了。
“轩辕台究竟是如何得知《归藏经》的事情?《归藏经》果真有效?”李风云开口问道。
许半仙略想了一会儿,答道:“《归藏经》究竟有效还是没没有效果,这件事已经是毋庸置疑,数千年来,因为运用《归藏经》中的风水堪舆之术,改变历史的例子不少,足以证明《归藏经》的效果。
易者,时移世易也!
《易经》本就是研究、探索世上万物变化、转变而总结出来的大成之道。只可惜,如今已经残缺不全了。
李风云,你可知道,天下本来三本《易经》,一本是《周易》,一本是《连山易》,一本是《归藏易》?”
李风云点头道:“这件事倒是知道,据说《周易》是周文王所作,《连山易》相传是由伏羲所作,《归藏易》则是由黄帝所作。现在《连山易》已经彻底失传了,倒是《周易》大行其道。不知对也不对?”
许半仙点了点头,道:“你这话不完全对。这三部易经究竟是由何人所创,已经久不可考,世上的传言多有失实之处。
据轩辕台的记载,早在先祖广成子创建轩辕台之时,那时就已经有了这三部易经,所谓《周易》是周文王所作和《归藏易》则是由黄帝所作显然是不可能的。
至于《周易》大行其道之说,也有些偏颇,实际上,《周易》的传承,也遗失了大半,现在大行其道的,充其量也只是《周易》的文字。
这些,咱们暂且不谈,先来说说这三部易经究竟是在讲些什么!”
李风云大为不解,不明白许半仙为何这般说,更不明白许半仙为何将这三本书看得如此重要。
在他印象中,《周易》是一本占卜算卦的书,内容艰涩高深,李风云半点也不懂,更不消说另外两本了。这种书可有可无,那些算命的先生,蒙人的居多,至于真有本事的,李风云不敢说没有,但至少他没有遇到过。
但像野狐禅许半仙这样的人物也这般说,其中必然有其道理。
………………………………
第二百三十二章 易经的秘密
许半仙指了指院中的一处石桌石凳,道:“此事说来话长,咱们去那边再谈!”
两人在石桌边坐下,许半仙道:“刚才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根据轩辕台的记载,其实这三本易经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连山易》已经失传,如今也只留其名,上面究竟讲了什么,已经无从得知。不过,我查遍了从古至今留下的资料,从那些古籍和记录的只言片语中推测,这本易经多半讲的是创造之道。”
“创造之道?”李风云立刻想到了点石成金、撒豆成兵等等。
许半仙似乎看透了李风云的心思,呵呵笑道:“与你想的恐怕大不一样,《连山易》绝没有那般神秘。
这本经书应该讲的是一种规律,一种思想,就比如冰是由水变化而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