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2/4 页)
安置在黄河以北,与刘知远四万大军对峙,防止后路被刘知远截断。
耶律德光无法攻破像乌龟一样躲在龟壳里不敢出战的景延广,不得不转过头来攻打戚城。
高行周(注4)吃了契丹铁骑一次亏,也不肯轻易出兵与契丹铁骑交战,只是固守戚城。
战局僵持在那里,谁也奈何不了谁。
陛下对景延广很不满意,各路诸侯及文武官员弹劾景延广的奏章几乎将石重贵淹没,更有甚者,甚至拿大战之时,景延广没有回去守孝为借口。
指挥不动部属的景延广在石重贵眼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内庭已经有消息传来,陛下有意将景延广贬斥到洛阳。
听到这个消息,李守贞就知道,大晋完了。
景延广的战术并没有错,李守贞自忖若是他处在景延广的位置上,未必做得比他更好。
就算景延广做错了,石重贵也不该这么做。如今大晋还忠于石重贵的大将还有几人?景延广得罪了那么多人,为的是谁?还不是为了石重贵能坐稳江山么?这般处置景延广,岂不是寒了天下人的心吗?
李守贞跟景延广的关系并不好,在契丹人入侵中原之前,景延广也曾数次打压过他。
如果他按永固宫主给他的建议,此时若举起恢复后唐的大旗,情况也许会改变,那些貌似忠贞,实际上还在左右观望的诸侯,或许就会纷纷倒戈。
这样做了,毫无疑问,他李守贞相当于帮了耶律德光一把,也许他李守贞的大旗可以因此插上了开封城的城头。
这样做真的合适吗?且不说李家与契丹的恩怨,他要是这么做了,千古罪人的名声也同样也会落在他的头顶之上,可谓是失尽天下民心。石重贵之所以要对契丹这般强硬,不就是想要挽回因石敬瑭而失去的民心吗?
可是回头想一想,失尽天下民心又如何?石敬瑭能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人,他为何不可以将半个河北献给耶律德光?
只要登上帝位,失去的还能夺回来,即便夺不回来,向南看,不是还有江南(注5)膏腻之地可供他夺取么?长江未必能打得过去,但小小的淮河难道能拦得住中原将士的步伐?
但是世上事真能那般如意么?中原战乱已久,积弱已久,毫无疑问,石重贵被干掉以后,又会是一场血肉横飞的诸侯大战,他李守贞在诸侯中并不算最强的,即使有契丹人在背后支持,也未必能稳操胜券。
论威望,刘志远、高行周、杜重威都要比他李守贞高。
还有一个赵延寿,虽然威望不足,但论实力却仅次于刘知远,而且耶律德光对他的支持,只会比他李守贞强,不会弱。
此时起兵,胜算又有几何?
更重要的一点,李守贞实在不愿做石敬瑭,因为,他本是后唐李嗣源的第二十四子,靠着隐姓埋名,奋勇厮杀才走到如今这个地步,他与契丹有着血海深仇。
“想好了么?李从中,只要你打出大唐的旗帜,你是先帝的二十四子,永固宫会全力支持你。”永固宫主缓缓地道。
李守贞摇了摇头:“现在还不是时候!我的身份不能暴露。刘知远大胜耶律安端,杜重威新近又大败杨光远,耶律德光这次入侵中原,注定是要失败。我不能跟他们一起陪葬。
我瞅着耶律德光也有退意,此时绝不是起兵的好时机。
况且,我李家向来与契丹有仇……”
永固宫主眼光黯然:“做大事,总这般瞻前顾后怎么能成?你若起兵,我有把握说动杜重威响应,哼哼,他不响应也不成,你与他是儿女亲家,石重贵那小子会放过他?
除此之外,我有八成把握说服高行周与你呼应。”
李守贞有些吃惊:“高行周你也能说得动?有传言他将会取代景延广的位置,担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永固宫主冷笑一声:“他可以背叛我大唐,为何不能背叛伪晋?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如果那么好当,景延广就不至于落到如今这地步。
忻州之战让刘知远如日中天,他又立下什么功勋?贸然出击被契丹人包围,若不是石重贵相救,恐怕早就被赵延寿抓了俘虏去了。
论资历、论威望、论功勋,他都无法跟刘知远相提并论,他做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刘知远岂会服他?最终不免会落得景延广这般的下场。
这一点,这只老狐狸心里清楚得很。
而且,他也有把柄在我的手中,容不得他不起兵。
只要你、杜重威、高行周三人起兵了,天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