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1/4 页)
大锅,屋里装上信号增强装置,把调制好的信号通过传输线路连接到家家户户。
由于居住分散,传输线扯得远了,信号衰减得厉害,那些远一点的家庭接收到的电视节目,就会出现雪花斑点。这些人闹意见,找刘庆河算账说,我们集资的钱,算他妈的白扔了。
刘庆河专程到县城请来技术人员,好酒好肉地招待人家,让人家解决问题。其实很简单,人家用信号强度测量仪测量以后,在一些倍分线前端,加上了一个信号增强器,这问题就解决了。村里也制定了收费标准,很低,但足够养护费用。这一切,都是小暖在电话里告诉杜思宝的。杜思宝最怕他打来不好消息的电话,对这一号电话还是喜欢听的。
随着有线电视的增多,无线电视处于衰落状态。只保持了两三套节目,时断时续地播放,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乡下的村里纷纷办起了有线电视,无线电视就没有多少人收看了。只有离有线电视装置实在太远的地方,还架有电视天线,不得已才收看为数不多的那么几套节目。
村级的有线电视一般只有十几套节目,乡镇所在地有二十几套节目,县城有线电视可达三十多套。到了市里,节目可达四十多个频道。无线电视那几套节目,基本上没有人收看,估计那些向空中发射的电波,都耗散到太空里去了。
杜思宝两口子,因为女儿小静一进家就打开电视机,成了一个小小电视迷而发愁。孩子进入初中以后,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习,两口子干脆把电视机装进了箱子里,因噎废食式地彻底把电视打整了。到小静读高中的时候,前两年半,孩子住校,夫妇俩才把电视机重新摆在了客厅里,到了星期天,把电源拔掉,遥控器藏起来,不让小静犯电视瘾。
小静不在家时,两口子看电视,杜思宝喜欢看足球赛,范哲喜欢看肥皂剧,两个人看不到一块儿。杜思宝就去玩电脑,让范哲一个人把电视承包了。到了小静要考大学前的冲刺阶段,范哲在市第七高中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下班以后,到那里去陪着女儿刻苦攻读,这电视又进入了休闲状态。
现在小静考入了一个省里的“三本”学校,上学去了,两口子又恢复了以往的状态,在一起没有话说,分别看电视和玩电脑,各自都有事情做,省得产生不必要的摩擦。杜思宝又经常很晚才回家,范哲有时看电视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搭一条毛巾被,在沙发上歪着脖颈流涎水。两个人每天没有十几句的话要说,弄得时间长了,范哲把所有的电视明星的名字和###韵事儿,记得挺熟,却对他们扮演节目上的人物记混淆,说起来乱七八糟的。
市里的有线电视台,开始向市民推广数字电视的时候,一个机顶盒要六百多元。范哲对杜思宝说,咱们也买一个,听说有五六十套节目,还比较清晰。杜思宝说,算了,这四十多个节目还不够你看吗?范哲也就不再提起。
这以前的节目,从有线电视台传出来的是模拟信号,报纸上经常宣传模拟电视不如数字电视,卖电视机的“家电大世界”,不断加大广告力度,说自己的“绿色环保电视机”,已经接近数字化。杜思宝知道这是胡说八道,欺骗消费者的。果然,有了机顶盒,才标志着电视节目进入了数字化阶段,从高端传入的已经是数字信号。
机顶盒(2)
插下招兵旗,就有吃粮人。在一个机顶盒六七百块钱的时候,那些有钱人就开始赶时髦,购买了机顶盒,手里又多了一把遥控器。
这年头,家家户户的遥控器成堆,电视机有遥控器,空调有遥控器,VCD有遥控器,就连摇头电扇也配有遥控器。如果你家的电视机连接有录像机、VCD,再加上机顶盒,你的手底下就拥有四个遥控设备。往往用了这个用那个,同样手忙脚乱的。遥控器的多寡,仿佛是一个家庭进入现代化程度的标志。
机顶盒的价格一降再降。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为了占领市场,采取了更加优惠的手段。有一段时间,他们在报纸上公告市民,在三天以内,每一部电视机,只要交了有线收视费,可以免费领到一个机顶盒。他们设立的几个服务站,马上排起了长龙一般的队伍,人们疯了一样到供应站点,抢领机顶盒。范哲和他们学校里的几个老师,也挤了一身臭汗,领回来了一个。
安装当然是杜思宝的工作。接通以后,范哲在杜思宝的指导下,学会了怎么使用机顶盒上的遥控器。两个遥控器并用,还要转换到###端子上,才能收看。虽然麻烦,总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但她发现,除了多了一些频道外,信号的质量并没有改善,甚至会出现“马赛克”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