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页)
仁大哥,她就是马坪寨的小杨子呢。”
小饭店里的几张面孔都转了过来,熊知仁更是吃了一惊。他没料到当年照片中的女人,竟躺在轮椅里,浓妆艳抹,皮泡眼肿,像一条香喷喷的五彩大金鱼。这就是小杨子么?就是以前大照片上的女子?不会吧?他搓搓手,有点手足无措。
周围人头攒动,议论着轮椅和项链。大概被那张老脸弄得有点扫兴,也没看到人们预料中的小轿车,几位后生子立刻大不以为然。不知是谁对谁在说:“县酒厂的酒糟好得很,你要的话就赶早去。”
“来两碗吧,不要钱的,你们尝尝。”知知终于想了可以做的事情。
他注意到小杨子伸过来的手臂,又肥又白,靠肩胛的地方,有一条两寸多长的疤痕——正是当年照片撕裂的地方。他胸口一紧,感到吐不过气来。
“大婶,你……这只手受过伤?”
“唉,也记不清了。”对方笑了笑,眉梢优雅地向上一挑,“那些年,受*和‘四人帮’的*,身上的伤哪止这一处呵?腰上和背上还有内伤哩。”
“阿姨,你要不要一点?”陪着她的中年妇人似乎吃不下,把猪血块往她碗里转让。
“兰兰,我够了。”老妇人嚼了一小片,嘴唇舔了舔汤,也把碗放下。“同志,味道还可以,只是有点不卫生,你这些碗都没有蒸过吧?没用过洗涤剂吧?我一看你这锅灶,这碗筷,哎哎,想吃也吃不下。”
知知慌慌地不知该如何回答。她又说:“你们农民同志,现在可以劳动致富了,形势很好呵。不过,还要注意提高社会主义觉一
妈妈说,父亲理发去了。
妈妈说这话的时候是二十多年前。
初秋的一天,天气很热,夏天还晾在金光灼灼的窗户上。我想象那天父亲照例把衣领整理得十分逻辑与理性,十分合乎社会公德,与守门人谈了几句关于修理自来水管的话,然后踏着地上老槐树的白色花瓣,从容地朝着阳光迎面闯过去了。
派出所接到了寻人的申报,但一连数天没给任何消息。妈妈便自己去寻找,搜寻一切不怀好意的地方,比方铁轨或水井。我想象她找到了不少陌生的面孔,有的挂着漂亮的耳环,有的嘴里镶了金牙,有的脸上凝固某种对邻居或亲人的愤愤不已,但他们都很陌生,不是妈妈搜寻的目标。那是一个人口突然减少的季节,不是因为战争,也没有瘟疫,而是一场政治风暴袭来——而这场风暴将来终究会被遗忘或者误忆。
人们兴高采烈地竞相揭发和*,连我也同样处于激动和亢奋之中,以至我父亲去理发的那一天,我居然不在家,一连数天在外地享受革命学生的免费旅行,到处观看大字报和标语。
看见母亲每天傍晚怏怏地空手归来,父亲单位上好些面孔总浮出一丝胜券在握的微笑。其实,他们在我父亲办公室的抽屉里找到了遗书,遗书说他有罪,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人,说他希望家属子女都与他决裂,永远忠于革命等等。他死到临头还那样语词简洁语法严谨标点准确。但那样一张纸,哄得过那些经常做体操又经常吃补药的同事吗?那些我一直称为伯伯阿姨的面孔,都满脸深刻、机警、大智大慧,竞相把每一声咳嗽都制作得底气十足老沉练达和意味无穷。他们轮番来启发我们全家:你父亲的哲学课和语法课都讲得很好,这样个聪明人怎么会自杀呢?怎么可能自杀呢?不不不,你们得仔细想一想,再想一想,他不可能到什么朋友那里去了吗?比方说,在美国或者台湾是不是有朋友?……。 最好的txt下载网
鼻血(7)
这样启发的时候,伯伯们和阿姨们总是对我和善地微笑,期待着我热泪盈眶,然后勇敢坦白与父亲的合谋。
妈妈惊恐地叫起来:“不会的,他只拿走了四毛钱,他绝不可能叛党叛国……”
“为什么总没找到尸体呢?”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吧?”
“他难道蒸发了不成?”
他们一针见血。
尸体便成为了一个问题。没有它,悬案就没有结论,我们就摆脱不了同案合谋的嫌疑,就得永远被警觉的目光照顾,就一天也少不了听那些令我们心虚气短的咳嗽。从门外那些脸色看来,很多人们在摩拳擦掌地等待,看吧,好戏还在后头,真相总要大白,事实一定胜于雄辩。这使我们突然明白:对于我们来说,父亲活着不会比死去更好。
妈妈整个人瘦了一大圈,急得太阳穴深深地坍塌下去,哭泣时一丝丝晶亮的鼻涕被揪甩出来。“人又不是一根针。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