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页)
个人,而是属于整个新东方。他已经和一个企业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关系着大家共同的事业与期望、理想与追求。
他发言说:“今天开会,我要向大家检讨。对于这件事,我感到很内疚。新东方必须改革,否则整个事业会被我毁了。”
经过这一堑,他也真正理解了以往徐小平和王强的忠言:告诫他不要弄一袋子人民币背回家发工资。后悔自己的偏执与倔强,“听人劝,吃饱饭”是真的有道理。
俞敏洪勇于认错的真诚态度也博得伙伴们的赞许和肯定,尤其是王强对此会议评价非常高,他高度肯定地说:“今天的会议是遵义会议,敏洪展示了领导能力。”
徐小平的评价相对保守得多:“今天的会只能是古田会议。”
在中国革命史上,古田会议后完成了“三湾改编”,为以后军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徐小平认为新东方要先进行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再进行关键性的“遵义会议”。
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这“三驾马车”教育背景相似、生活空间趋同,有着共同的话语场域,他们喜欢用一些政治学、党史的名词,既言简意赅,又意味深长,引人遐思。
这次劫难无疑给俞敏洪带来了心理上的阴影和伤害,当人们付出辛苦、收获成功时,也附带收获了危险与不快。这给一贯乐呵呵的俞敏洪带来了对死亡的恐惧和烦恼。
坏事也成双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虽然俞敏洪已经很谨慎了,也没有料到,仅仅一年以后,他在家门口又一次被抢劫。貌似老俞用麻袋装钱的故事流传得太广,引得全中国的劫匪都将目标对准了俞敏洪的住宅。
吃一堑,长一智。俞敏洪当然吸取了教训,处处注意安全,一般都是由司机把他陪送上楼。
这天晚上,他同以往一样,上楼之前先跺两下,把楼道的灯震亮再说,结果三楼的灯竟然没亮。两人心生警惕,小心翼翼地上楼,安全到了家门口。两人刚喘口气,咣当一声,楼上冲下三个大汉,一个扑向俞敏洪,而且掏出一把枪顶住俞敏洪的腰部,另外两人围住司机。司机不愧工人出身,伺机推开一个,冲下楼去,边跑边呼救。两个匪徒急忙追过去。于是三楼只剩下俞敏洪和身后持枪的匪徒,那人威胁道:“不准动!动一动,打死你!”
这一次更加危险,真是人在虎口。照理来说俞敏洪应该是战战兢兢,力求保命才符合书生本色,可是这次他反而镇定自若起来,头脑超常的冷静。
事后俞敏洪回忆说:“一次又一次的抢劫,真把我当成大肥肉了,气坏我了。可能是当时愤怒压过了恐惧,反而头脑清醒起来。”他注意到楼上的灯光照过来,顶着自己腰的手枪正对着灯光,却没有反光,他迅猛地一把夺过手枪,用力一掰,枪竟然两半了,真的是一把假枪。
他顿时怒火上冲,扑向高大的匪徒,扭打起来。
楼下的匪徒和司机缠斗,楼上的匪徒和俞敏洪对打,一片喧哗,闹闹哄哄,可是周围的邻居听到后却没有一个出来过问,都蜷缩在自己的小窝里。
劫匪们也不敢再拖延,打了一会儿,抢到俞敏洪的笔记本电脑匆忙逃跑了,结果只是司机的手腕被匕首刺伤,所幸后果不严重。
这一次,又给俞敏洪上了一课。
“我终于意识到,我的命不仅仅是自己的,还是大家的命,还是新东方的命。不能新东方没干成,命就丢了”,俞敏洪说。两天后,俞敏洪的保镖出现了。夫人和孩子也不敢接回国,他在心里对自己说:“从此,我的个人生活没有了,永远没有了。”
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两次幸运的逃生,无疑深刻地影响了俞敏洪对生命的态度,改变了他处理事务的一些方式。
之后新东方“公司化改革”决定的推出无疑与此有很大的关联,也促成以后俞敏洪个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因为他不只属于自己。放弃自我,改变自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俞敏洪个人的牺牲,可是如果能够换来集体或团队的幸福与安乐,是否值得?俞敏洪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节 祸起萧墙:利益之争(1)
中国历史几千年,经历过“分封割据”的混乱,经历过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经历过“民主共和”,孰优孰劣不易评断,是非成败各有千秋。
币有双面,剑有双刃。事物自然都有正反两面,关键在于是否能依据环境和条件进行判断,是否取其优而弃其劣。
新东方从夫妻店,到“分封制”,再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