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页)
’这老爷一听,便知是庸医,男人那有产后风!这郎中说:‘不妨,吃我两剂方子,包管见效。’说着就开了药方。那县太爷心想,这种庸医的方子能吃吗,他不知要害死多少人,忙说:‘经老先生把脉和一番吩咐,我得病已好的差不多了。’那郎中听了县太爷的话,异常兴奋,连忙请老爷留下墨宝。这县太爷心中犯愁,怎么题字?写好的那不是坑了百姓了吗?写不好的,岂不簿了郎中的面子?于是他反复斟酌,提笔写了四个字:古月门市。那郎中看了,不明其意,不懂装懂连连夸赞县太爷的字好生了得,真是王羲之在世。
县太爷走后,郎中立即花了重金请名工匠做了匾,高高地悬在门前。这一挂不要紧,城里人看有县太爷的题字,纷纷到他那里看病。可是有文化的秀才书生看了,便知道这匾的意思,原来这‘古月门市’是胡闹两字分开写的,这一传十,十传百,就再也没有人来看病了。”
徐副县长见大家高兴,又接着说了下去:“我再说一个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乾隆有一年微服私访,到了南京,看到道台大人家门口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就带着身边的一个大臣,看个究竟。原来这位道台大人母亲过80大寿。一时间南京的大大小小官员都来祝寿,争相邀宠。地方商人富豪也都纷纷前来祝寿。因乾隆和身边的大臣是微服私访,衣着俭朴,略显寒酸,道台家丁不让进。乾隆无法,只好示意身边的大臣买些礼物。有了礼物,看门的家丁自然放行。进入院中一看,好生了得,只见楼台亭阁,小桥流水,树木成荫,鸟语花香,令人目不暇接。这时,道台大人带着众人游览庭院,游到一处新建的高楼,道台大人请诸位为此楼题名。很多官员不敢乱写,商贾富豪又不会写,大家互相谦让,场面一时冷清了下来。这时乾隆帝向前,提笔写了三字:‘王皮娄’。大家一看不解其意,只有道台大人和随访的大臣知道其意。原来这道台大人是皮匠家出生,姓王排行老二,乾隆的题字,分明是在揭示道台大人的短。那道台大人看了,脸是一阵白一阵红,这分明是在嘲笑他嘛。但在众人面前又不好发作,只是皮笑肉不笑地点着头,口是心非地说:‘好字,好字!’这时身边的大臣连忙向前打圆场,挥毫添了几笔,把原来三字改为:‘汪波楼’。众人一看,齐声喝彩,称圆得好。
众人又随着道台大人观看了另一个高大宽阔楼台,进了大厅,甚是宏伟壮观,富丽堂皇。道台大人又请大家为大厅题字,看了这么气派的大厅,还有谁敢题字。乾隆帝见无人题字,就又写了一幅上联,只见:‘门大好出丧,厅阔好停棺’。有了第一次的题字,众人知道这两位气度不凡,文笔上乘,书法精湛,都过来一饱眼福。那知道一看上联,都惊讶不止,又不便说话,齐刷刷地看着道台大人。这道台大人一看,怒火涌上心头,这是骂人的嘛。凭多年的经验,这两人来路不明,气势逼人,不可轻易动怒。只好强压怒火说:‘先生何意?’这时乾隆帝身边的大臣不慌不忙走到案前,提笔写了下联。只见:‘千年死一个,万年死一双。’大家一看,不仅松了一口气,紧张的气氛顿时化解了,而且都刮目相看,连声叫好。这时道台大人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道台大人带着众人游览院子一圈后,来到正厅,向母亲大人祝寿。这道台大人的母亲也是大家闺秀,熟读经书,知书达理。见众人前来祝寿,非常高兴,连忙呼家人安排座位。道台大人也请各位留下墨宝,这时也有不少人提前准备好了条幅献了上去。因有了前两次的经历,大家谁敢泼墨,都把目光集中到了乾隆和大臣的身上,都望他们写出好对联。乾隆看众人期盼,也就不谦虚,走到案台前,挥毫而就,只见案台前:‘道台妈妈不是人’,大家一看都紧张起来,心想怎么能在老太君面前这样写,道台大人的母亲也前往案前观看,看后是一脸阴霾,愠怒地看着这两人,随后又用嗔怪的眼神瞪着儿子,不言而喻,是责怪儿子怎么请这两位,不知好歹嘛。道台大人此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是看着乾隆身边的大臣,这眼神有祈求,有无奈,也有嗔怪,总之心情十分复杂。大臣看到了道台母亲的不悦,也看到了道台的嗔怒,看到了众人的惊讶。于是稳重大方,气势压人,走到案前,提笔写了下联:‘本是仙女下凡尘’。顿时凝重的气氛变为喜悦轻松的环境,道台大人的母亲看了对联也欢喜的了不得。道台大人这时却在不停的思考,这两人虽然衣着不显华丽富贵,但谈吐不俗,题字气魄宏大,就是字也写得与众不同,凭多年的经验,此两人非富即贵。于是面带笑容,恭谦地请二位签字留名,这大臣望着乾隆,没有乾隆的示意不敢造次。乾隆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