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力,总要在任期内搞一些有影响的大工程,有些工程既不能蓄水,也不能排水,更不能惠及百姓,就是做给领导看的,是用农民的汗水为自己树碑。
由于安澜水利工程极不配套,农业用水很不方便,用当地老百姓的话,就是“坐在河边没水喝,头顶烧饼去讨饭”。
水!水!水!不是多了,就是少了。
每到旱季,龟裂的土地、枯黄的禾苗、干渴的嘴唇……去年夏天安澜到处充满了对水的期盼!
县委、政府痛定思痛,大灾之年反思,反思之后大干,决定实施这一工程。
这年冬季,像往常一样,县里决定开挖一条引水河,动用12个乡镇5万多农民工,工程量200万立方米,工期45天。可谓是工程浩大,任务艰巨。奔牛镇在这个工程中分得了15万立方任务,镇里决定由陈思群副镇长带队,组织全镇3200人上马。
县里为了有效地指挥这一工程,成立了工程指挥部,将各参加工程的乡镇定为分部。县指挥部开展了劳动竞赛活动,即比进度,赛安全;比质量,赛风格;比团结,赛友谊。几乎是三天一小评,七天一大评,并把竞赛的情况及时反馈到各乡镇。可是奔牛镇的工程进展缓慢,质量也不尽人意,常被县工程指挥部批评。书记朱志同坐不住了,很着急,便要亲自上工地,苦于镇里有很多事忙得不可开交,怎么办?安排春花能行吗?挖鱼塘的阴影会不会影响她威信?还有谁能担当此任?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春花主动请缨,上了工地。到任后,春花接受了挖鱼塘风波的教训,处处关心民工的疾苦,亲自走访到每个工棚,及时解决他们的一些困难。她还带着镇卫生院的医生到工地为民工治病。她安排文化站组织宣传队,为民工表演节目,利用文艺宣传活动,来表扬好人好事,鼓励先进。并把广播喇叭安到每个工棚。这些做法深受民工的欢迎。春花不仅住在工地上,而且与民工同吃同劳动。在工地上,年轻漂亮的女镇长所到之处,人们是一片欢叫,劳动高潮迭起,民工的号子声震天动地,风展彩旗如画,真是人勤春早!
因春花的到来,迅速改变了工程落后的面貌,县工程指挥部很满意。一天,工程副总指挥,县水利局顾局长亲自到奔牛镇的工地察看。
“顾局长,您好,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亲自察看工地啊。”春花站在草棚门口迎接道。
“春花啊,你们奔牛的进度很快嘛,要注意质量哦。”顾局长说着就进入草棚。
春花因前一天就听说老局长要来检查工作,特地安排人把镇工程指挥部整理一番,自己平时为了和民工保持一致,穿着很朴素,已经多少天没穿袜子了,为了接待老局长,这天还特地穿了一双崭新色彩艳丽的呢绒袜子。
顾局长是一个学者型的干部,工作勤奋,业务精通,坚持原则,表情严肃。全县几乎所有的水利工程他都了如指掌,人称安澜的活地图。老局长刚坐下来,春花仔细一看,只见顾局长光着脚穿了一双破旧的黄军鞋,裤脚卷到腿肚子上,顿时满脸红晕,不好意思。
“老局长,您放心,我们的工程质量是经得起检查验收的。前一段时间,我们有一些特殊情况,现在我们抓得很紧。您这么大年纪还来看我们,就是对我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奔牛镇人不会辜负您的希望的。”
“春花啊,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没有水利就没有农业。多年来,我们安澜就吃了这个亏,现在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了,我们下决心苦干几年,就能翻身。”
听顾局长这么一说,春花打心眼里佩服。是啊,我们农业多年发展不快,农民收入不多,就是吃了水利的亏。
“春花,你知道四川成都平原为什么被称为‘天府之国’吗?”
“只听说,还真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呢。”
“《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早在秦国的蜀郡守李冰及其儿子,于公元前三世纪,在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已有2200余年,目前仍在灌溉川西平原1000多万亩土地。这个工程是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作用最大,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可以说是造福千秋万代,李冰父子也被当地老百姓敬之为神。我们现在这个工程虽然不能和都江堰相比,但我们也是造福人民的,做好这个水利工程,同样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都江堰有两句名言很值得我们借鉴,一是“高做滩低做堰”,一是“逢直拐弯,遇湾抹角”。凡是搞水利的人都应该到都江堰看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