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临济孔家(第1/2 页)
临济的孔家其实也是孔子后代,他们只不过很早离开了祖地,迁到临济,后来被主支认祖归宗,才得知继续以孔子后人自居。
不过宋国可对孔家并不太当回事,毕竟本来世家就在宋国并不受待见,而孔家影响又大,朝廷不可能任由孔家发展,然后来影响宋国统治。
刘义隆熟知历史,儒家虽然有利于统治百姓,但是,那些所谓的文官,可是在历朝历代亡国的时候扮演重要角色。
尤其从赵宋开始,“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首诗就是写照,也和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有关。
五代十国的乱世,让宋太祖忌惮武将,这就导致赵宋重文轻武,也为文官败国埋下了伏笔。
所以,刘义隆在朝堂上平衡文武势力,尤其文武分开,其实武将并不是都武艺高强,有一些武将虽然武艺并不出众但是带兵打仗可能比武艺高强的还要厉害。
再说,战争并不是比武力值高低,而是运筹帷幄,排兵布阵。
如今的宋国,文武互不干涉,也就淡化了文武矛盾,文官和武将的品级俸禄是两套系统,所以文官和武将唯一的交集就在粮草辎重上,毕竟战争需要的是大量的粮草辎重。
虽然曲阜孔家并没有人在朝中为官,但是在读书人心中地位还是不低的,孔子之名是绕不过去的。
现在,刘义隆也不敢太过苛责孔家,总不能不用文官,那不成了后世的军政府,军人治国可不是好事情。
所以,临济孔家之事也不能太过随意,不管怎样,孔家的面子还得给。
没办法,谁让治国还得依靠这些读书人,也就是世家子弟,毕竟,他们的才能确实出众。
临济孔家不仅有人参加过科举,有功名,虽然还未授予官职,但是宋国功名没有特特权,不过算是候补官员,一旦有空缺,先从这些有功名之人中选。
如今,朝堂之上意见不统一,至于楚王刘义康说的夷三族,暂时不能下定论,如今太子和刘义符在临济,但是这些世家官员有些不信,看来需要一个能够让两方都信任的人。
还有,太子和齐王是去赈灾的,需要另派官员调查。
于是,刘义隆道:“好了,朕自有安排,传旨,太子和齐王继续处理旱灾之事,南平王先控制孔家,不得怠慢,朕会派人调查。”
“陛下英明。”
现在双方暂时能够达成一致,这再好不过,刘义隆想了想,这件事当地官员不行,万一和孔家有牵扯,很难查出真相,所以必须派朝廷官员。
刑部尚书刘湛道:“陛下,此事当由我刑部派员前往。”
刘义隆想了想道:“刑部左侍郎周孚为黜置使,大理寺少卿徐磐、御史中丞陶嶟为黜置副使,你三人以前赴青州调查此事,朕在派青龙卫左副统领崔彬带三千青龙卫骑兵护送。”
“臣等遵旨。”
暗中还有暗卫,这件事应当没有问题,况且三人都属世家,但是徐、周二人背后的世家一直都忠心刘义隆,而陶嶟身为御史中丞,历来铁面无私,就连他本家侄子都弹劾过。
三人立刻离开,准备前往青州,崔彬也是世家子弟,清河崔氏,这次他负责护卫,三人也放心。
没办法,朝中大部分都是世家,寒门只占少数,要不是有宗室大臣,恐怕朝堂都将是世家官员。
没办法,百姓还很难达到这个高度,虽然现在百姓也可以读书,但是相对来说,读书不如进入军中更容易出人头地。
麒麟卫骑兵统领、征西将军、益阳侯王顺就是平民出身,一路跟随刘义隆攻略凉州,不仅封侯拜将,还成为了精锐麒麟卫的骑兵统领。
所以,一些底层百姓更愿意将子弟送入军中,不仅可以拿到饷钱,一旦有了军功还能提升职务,一旦有了爵位更是水涨船高。
因为读书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而进入军中,力气大,很快就能得到重用,宋军的普通士卒门槛很低,除了特殊兵种,弓弩兵、投石车、床弩等器械兵种要求就高了一些。
但是要比读书更加容易得到底层百姓的接受,毕竟相对于读书,很多底层百姓根本就不相信可以通过科举从那些世家子弟中脱颖而出。
相对来说,寒门都要比平民多,然而人数上,可是底层百姓最多。
但是没办法,现在还不是赵宋,没有了门阀世家,又重文轻武。
很快,三名官员在青龙卫护送下迅速向青州赶去,在他们之前,刘义隆已经派人八百里加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