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前言
人生在世,既要厚道做人,又要有防范奸诈厚黑的见识谋略。借用台湾作家刘墉的话说:本书不是教你诈,而是告诉你人际关系的真相;否则说不定有朝一日你被别人卖了,还在帮别人数钱。
小人善于隐藏人的本性,戴着人格面具出入各种场合,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往往矫揉掩饰、弄虚作假、奸诈狡猾、不择手段、软硬兼施。然而戴面具是有意识的行为,久了自己也会觉得累。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任何人,包括那些最虚伪、最奸诈的人,他们只能骗人一时,不可能骗人一世;只能欺骗一部分人,不可能欺骗所有人。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任何人都无法保守他内心的秘密。即使他的嘴巴保持沉默,但他的指尖却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个毛孔都会背叛他!”这就是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有踪迹可循的,每个人的心理总会通过他不经意的各种细节显露出来。当你深入研究了人的行为,对人有了全面了解和认识,弄清了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如此行为的真正意图,再经过天长日久对一个人的缜密甄别,任何人的本性都会在你面前暴露无疑。
因而,只要洞悉了小人的心理,运用高超的识人术,面对小人的诡计,我们就并非只能完全束手就擒、坐以待毙。与小人再次遭遇,只要稍微动用我们的聪明才智,从别人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即可读懂其心意,从而相机行事;从别人的一个小习惯,一个小细节就可以识别其品性和为人,从而避免交上不良的朋友;从一个眼神,一句话就能判断出隐含的杀机,从而绕过人生路上的陷阱。这样,我们就会在“小人国”中游刃有余。
社会复杂,人心复杂。有的人这一刻不是小人,下一刻可能因为某种利益的诱使也会成为我们眼中的小人——道貌岸然的老板、“勤勤恳恳”的同事、“肝胆相照”的朋友……在名利场上,他们与我们“道不相同”、“势不两立”,但又与我们“风雨同舟”、“并肩作战”,他们中的很多人或许博学多才、身怀绝技,只是时常或偶尔“心术不正”。对于这样的“小人”,我们“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在做到躲过暗箭、陷阱的同时,宽容小人之“小”处,对他们依其秉性、合理利用,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够“为我所用”,从而摆脱小人的纠缠,这才算处世的最高境界。
本书所讲,就是如何去察觉别人心理的外在流露,从而对其人其事做出正确的判断。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人心的钥匙,教会我们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轻而易举地识别他人的本质,洞察世事人心,让小人暗箭未发,便已夭折。
君子为何斗不过小人?
有很多典故,被后人传多了,就成了一种耳熟能详的社会认同。比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话只要有人一出口,旁人一听,便知道又有某小人对某君子玩弄心眼了。那么,可曾听说也有“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者?
这个问题不用回答,只要一点开,想必人们就会有很多感慨。因为谁都可以不说,但谁心里都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君子与小人斗,凶多吉少。多的不说,仅说当年乾隆皇帝身边有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叫和——满朝文武,就出这么个小人就足够了——他只以一个人的力量,居然能让所有的官员无一不活得如惊弓之鸟,诚惶诚恐,就连像纪晓岚那样号称铁嘴铜牙、足智多谋的君子,也常常遭到和 的算计。“两人相争,小人胜”——这可真是正人君子的悲哀。
历史如此,现实也是如此;官场如此,社会也是如此。每个人身边都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因为小人总是能在君子身上占得太多的便宜,所以持小人之心者,有时要比持君子之腹者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人的信念;但人总是要彼此接触,互相交往的。那么为什么为君之道者屡屡会成为那些小人的“手下败将”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需参考本文开头提出的一句疑似很“颠覆”的话;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即明。
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这是为君子之道者一生的主要败招之一。因为他们无原则的宽容与忍让,恰恰会成为身边小人视为可欺的软肋,使他们把玩起“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时更加得心应手。如此之下,君子们岂有不败之理?
以现在的职场为例,人们经常能遇到这种现象,很多才华横溢的人往往不是事业的成功者,而不少能力上的平庸之辈,却在事业上处处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君子之腹”里没有“算计他人”这一科目,因此君子们搞不懂,为什么自己的发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