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1/4 页)
卸�扒蟀踩�U稀�1954 年9 月,美国发起创建了一个集体防御组织“东南亚条约组织”,其成员国有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华盛顿也与汉城政权(1953 年10 月)及台北( 1954 年12 月)当局签订了联合防务条约。这样,当国共双方在厦门海岸金门岛的对峙于1955 年初演变为军事危机时,中国在朝鲜、越南和台湾、西藏的活动遇到了美国领导并进行经济支持的反共活动的干扰。在早期的军事对抗之后,双方迎来了更多依赖外交沟通的时期。在1954 年4 月至7 月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会同各大国的外交部长们就法国势力撤走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进行了磋商。其间中国与缅甸和印度进行谈判,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也成了1955 年4 月有29 个亚非国家参加的万隆亚非会议的主题。在“万隆精神”的基础上,中美双方从1955 年8 月开始进行大使级的阶段性谈判。双方总共在日内瓦进行了73 次谈判,之后于1958 年到19 必年间转移到了华沙,又进行了58 次会谈〔 。
但这一较软的外交路线很快又硬了起来。1957 年8 月苏联发射了第一枚洲际弹道一导弹,同年10 月又把第一颗卫星送上了地球轨道。帝国主义一时似居下风。11 月,毛泽东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 周年庆典。这是他第二次离开中国;、毛泽东宣称现在“东风压倒了西风”,呼吁社会主义国家在东西关系中采取挑衅姿态。j 这一号召很快就体现在台湾海峡的局势上。美国已于1951 年帮助国民党军队恢复了军事力量。此后国民党当局不断增加对大陆的骚扰,向大陆派遣特务、进行航空侦察或派飞机散布传单,甚至还派遣了武装突击队冲击大陆海防〔 )他们加强了金门岛“前线”的防务,在那里驻扎了国民党军队总兵力的1 / 3 。这最终造成共产党在1958 年8 、9 月间做出炮击金门的反应,引发了第二次金门危机。后来炮击虽然中止,但是国民党守军只保住了一片焦土。国民党当局把金门岛看成他们在大陆上的最后一块属地。
在另一个地区西藏也重新爆发了武装冲突。中国政府在那里推行社会主义革命。达赖喇嘛出逃印度之后,1959 年3 月拉萨发生了暴动,但被中国驻军镇压下去。次年夏,中印两国在喜马拉雅山脉东西两端的边界摩擦升级,到1962 年发展到了短期战争。中国重新控制了新疆和西藏之间的战略通道,尽管后来证明是印度先挑起争端招来中国粉碎性的迅速反击,但在当时西方看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先制造事端。
四、“文化大革命”
宗派分裂
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人民头上加了一套官僚机器。但不管是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还是人民公社,都没有满足人民的经济需求。随着人民群众不满情绪的增长,党内会议上关于是否采用其他政策的争论日益激烈。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统治一旦确立,它的团结统一就开始受到决策压力的考验,而这一压力随着中共放弃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道路而逐渐增大。在这种形势下,一些主要领导人开始提出可能采取的政策。其中毛泽东持有一此观点,而刘少奇与邓小平持有不同看法。毛泽东的早年生涯使他养成一些独特气质,如独立思考和关心普通农民的疾苦等。20 年代早期和中期他曾与国民党合作,1927 年国共分裂后他懂得了军事力量和游击战术的重要性。在这两个时期中,他都不是党的主要领导者。1935 年后在他领导共产党的20 年里,他的武装斗争方式不断取得胜利。由于革命需要强有力的个人领导,毛泽东的个人影响不断扩大,但是在决策方面他总是旗帜鲜明地坚持一种路线而反对另一种。
源自欧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包含有两种对待革命的观点:一种把历史看成一出道德剧,革命即是道德改革;另外一种观点把各种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物质意义上的技术发展看做促使新的生产力产生新阶级的革命力量。在研究这一对同源主题时,毛泽东着重强调对社会平等和大公无私的精神追求,而刘少奇和邓小平则看到了社会发展对于物质文明发展的实际要求。这后一种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一个社会中诸如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上层建筑是其物质基础即生产关系的反映,只有生产关系改变了,上层建筑才能得到改变。毛泽东所倡导的唯意志论和平民主义思想认为,人民群众的意志力量一旦得到发动,人民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从毛泽东本人的出身背景中人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