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瞩,科学预见未来(2)
领导者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如果不知大势,不借大局,不识时务,就会不顾情况的变化,显得十分死板、僵硬,陷于原有的思路不能自拔,甚至大祸临头还不知省悟。
其实在实践活动中,无论是谁,多少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乃至风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事先一无所知,一点儿准备也没有,就会感到十分突然、吃惊,轻则一时手忙脚乱,紧张被动;重则措手不及,惊慌失措,全盘皆乱,功败垂成。而如果事先有充分认识与估计,就会形成足够的思想与心理承受力,并做好各种准备,如及时调整行动,暂时忍耐和耐心等待,以至做出让步,以退为进,把损失减低到最小限度。
此外,还可以增添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心。“识时务者为俊杰”,剔除投机之意,有其可取之处。一些领导者虽然身处逆境,却不气馁,继而反败为胜。
高瞻远瞩从一定层面反映了人类特有的忧患意识。中国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孔孟时代就提醒人们要居安思危,奋勇拼搏。
日本国土狭小,没有资源,只有靠技术,靠奋斗,否则就要亡国。日本政府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提出“民族虚脱危机”,60年代提出“原料市场危机”,70年代提出“资源危机”,80年代提出“贸易危机”,如今还有人炒作“中国威胁”。
有的企业家甚至提出,要防止在竞争中被淘汰,必须有“怀抱炸弹”的危机感。
而一些发达国家在自己的新闻媒体上不时发出诸如能源危机、生态危机、人口危机、道德危机等呼声,这固然反映了一定的实际情况,但也无不警告国人要具有深刻的危机感,只有努力奋斗才有未来。
领导者如果缺乏高瞻远瞩,没有预见能力,凡事不懂得或不愿意先作一些估计、判断,就好比“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即便是灾难近在眼前,死到临头也浑然不知。“不预则废”已为必然。事实证明,没有一定的预见,一般都难逃厄运。
世界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皆有博大的胸怀、容人的雅量。
唐朝年间,有一个非常大度、精明而又能干的宰相,名叫狄仁杰。此公在登上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时,也曾在尔虞我诈的仕途上,树过不少政敌。但是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从不计前嫌,在当上宰相之后,也决不利用手中的权力整治别人。所以,他得到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工作起来也非常得心应手。而当时的皇帝武则天还是对狄仁杰的威望表示怀疑。
有一次,她单独召见他说:“狄公,你当刺史时,治理有方,得到老百姓的爱戴。但我还是接到一些人密报,提出在朝廷弹劾你。你想知道诬告过你的这些人吗?”
狄仁杰不假思索地回答:“臣若有过错,请陛下赐教!至于说臣坏话的人,臣不愿知其姓名。这样,在今后可以相处得好一些。”
听了这话,武则天开心地笑了,说:“狄公,我现在才知道,你确实有过人之处。众人中间,能有你这样大度的人,少啊!”
胸怀气度,主要指对他人一些相异思想和言行的容忍与接纳,或者说容忍、接纳程度。对一般人来讲,这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一种立身处世的良好品质。而对领导者来说,则远远超出这一范畴,关系到能否发挥应有作用,成为衡量他们是否成熟的一个基本标准。换个说法就是,容忍或者接纳实际上是个宽容精神问题。
第一节 高瞻远瞩,科学预见未来(3)
什么是宽容呢?社会心理学家这样解释:“有权力责备处罚而不责备处罚,有权力报复而不加报复的一种道德心理结构。”宽容是人际关系包容性的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包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关系的好坏。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领导者所面临的交际对象,在性格、气质、经历、修养等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差异,对这些差异怎样去协调?无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彼此相处中总会出现一些矛盾,对这些矛盾如何处理?聪明的领导者决不会去采取扩大差异、激化矛盾的做法。恰恰相反,他们总是待人以宽容。
气度、度量作为一种对领导实践有重大影响的因素,不是抽象、模糊的,而是有着具体内容。首先应该是要听得进不同声音,善于采纳各种有益的意见与建议。这是关于领导特质的一个永恒话题,古老而又新鲜。说它古老,是指历史上很早以来就有人不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