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1/3 页)
无论是中国的武侠小说,还是日本的武侠小说,共同的特征都是尚武、尚侠、尚义。试问有哪部武侠小说,最后桥段不是血腥的打斗杀戮?此之谓尚武。试问有哪部武侠小说,不是有一位甚至多位武功高强的英雄主角,行警恶惩奸之义举?此之谓尚侠。再者,友情、亲情、爱情以及民族大义,往往穿插在武侠小说的情节当中,此之谓尚义。纵观林林种种的武侠小说,基本无出此囿。
武侠小说之所以盛行于世,全因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令人们(尤其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倾心向往的英雄人物变得寥若辰星。正义与邪恶的天平愈臻失衡,加上过去的一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于是乎,武侠故事乃至其中的英雄人物便顺理成章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和支柱。十多年前,台湾一部电视剧《包青天》能风糜整个华人世界,正正缘由于此。
然而人们心中美好的期盼越是得不到兑现,越是向往这些精神人物,越是向往读武侠故事,以求扭曲的人性得到释放。难怪有人笑指: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
对于这种观点,我是完全赞同的。我也是一个贪婪的武侠小说读者,并且不顾浅陋,拿起笔写上一两部武侠小说。和金、梁、古一样,一味想将自己幻想出来的侠客融入故事中去。武侠世界不需要太多规则,可以我行我素地刻画每一个人物,编排每一个情节。而且所有我憎恨的人和事,在武侠故事中的下场都是灰飞烟灭、“不费江河万古流”。与其说读武侠小说痛快,不如说写武侠小说更痛快。
因而2003年,我将心底积蓄多年的美好愿望和自己对侠义精神的粗浅理解熔于一炉,写成了《梁上夫人》。姑且不说它能否算得上武侠小说,但最起码是一部武侠式的童话。全文原稿共三十万字,经过修订后削减至二十四万字。小说中对雅克萨之战的叙述经过个人的艺术加工,故未完全遵循史实。这点需要向读者说明清楚。
历史上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的欺侮
雅克萨之战是历史上一场重要的中俄战争。它的规模并不大,从双方参战人数便可得知。但雅克萨之战不是中俄的首次交锋。下面是比雅克萨之战要早的史料。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沙俄雅库次克长官戈洛文派波雅科夫率兵一百三十二人沿勒拿河下行南侵,于这年冬天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领土。十一月,这些侵略者到达精奇里江(今结雅河)中游达斡尔头人多普蒂乌尔的辖地后,四出抢掠,灭绝人性地杀食达斡尔族人,被黑龙江地区人民称为“吃人恶魔”。次年夏初,精奇里江解冻后,这伙匪徒闯入我国东北部最大的内河黑龙江,沿途遭到我国各族人民的抗击。
清顺治三年(1646年),波雅科夫率领残部经马亚河、阿尔丹河进入勒拿河,逃回雅库次克。波雅科夫回去后扬言,只要派兵三百人,修上三个堡寨,就能征服黑龙江。波雅科夫带回的有关黑龙江流域的情报和他提出的武力侵入黑龙江流域的打算,引起了沙俄当局的重视和赞许。顺治六年(1649年),雅库次克长官派哈巴罗夫率兵七十人从雅库次克出发,于这年末侵入黑龙江,强占我国达斡尔头人拉夫凯的辖区,其中包括达斡尔头人阿尔巴亚的驻地雅克萨城寨(今黑龙江左岸阿尔巴金诺),遭到当地人民的抵抗。哈巴罗夫将同伙交由斯捷潘诺夫率领,自己回雅库次克求援。次年夏末,哈巴罗夫率领一百三十八名亡命之徒,携三门火炮和一些枪支弹药,再次侵入黑龙江,强占雅克萨城,不断派人四出袭击达斡尔居民,捕捉人质,掳掠妇女,杀人放火。九月底,哈巴罗夫又率领侵略军二百余人,侵入黑龙江下游乌扎拉河口(今宏加里河)我国赫哲人聚居的乌扎拉村,强占城寨,蹂躏当地居民。英勇的赫哲人民奋起抗击,并请求清政府予以支援。顺治九年(1652年)二月,清政府令宁古塔章京(官名)海包率所部进击,战于乌扎拉村,打死沙俄侵略者十人,打伤七十八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六月,宁古塔都统沙尔瑚达率战舰四十艘同侵略军激战于松花江下游,歼敌二百七十人。顺治十七年(1660年)宁古塔将军巴海率水军破敌于古法坛村,斩首六十余级,溺水死者甚众。
上述表明,中国领土一直是俄罗斯人一块虎视眈眈的肥肉。其实沙俄政府,乃至后来的苏维埃政府、俄罗斯政府,都从未停歇过侵占中国的野心。《尼布楚条约》以及当时沙俄国内的政治危机,只不过让这份野心暂时放在一边。《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国黑龙江边境地带得以安定了一百余年。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无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