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1/4 页)
萧何强硬的态度终于让刘季意识到,这件事绝非儿戏,必须很慎重地对待。他完全听从萧何的意思,一切礼节程序都按萧何说的去办。
汉王大张旗鼓要登坛拜将的消息传到军中,将士们都很惊讶好奇。大家都知道刘季这个人流氓习气严重,做任何事情都没这么认真、费劲过,而最关键的问题是,这次所拜之将是谁?消息被封锁了,到目前这还是个秘密。大家在种种情绪中互相猜测“这个大将到底会是谁”,很多人都把这样的好事往自己身上联想,尤其是曹参和樊哙,此二人最早跟随刘季造反,参加工作早,资格非常老,而且立过很多战功。汉王要拜将,所拜之人是谁这个问题还用猜吗?二位仁兄相视一笑:兄弟,这次轮不上你了。
激动人心的一天终于到来了。
拜将仪式隆重举行,在万人瞩目的目光中,一个人走上了高台。这是个面孔陌生的人,而且看样子也不年轻,这时候人群中有人认出他,喊道:这是韩信!
竟然会是韩信?!不认识韩信的惊讶,认识韩信的更惊讶。竟然会是他。
在众人复杂的情绪中,唯有夏侯婴神态自若,只因今天这一幕,他早在释放那个待刑之人时就预见到了。
拜将典礼结束后,刘季找韩信单独谈话。
韩信明白,无论刚才大典上刘老四表现得多么有礼恭敬,但骨子里他还看不起自己。要完全征服这个人,让他从心底里重用自己,他必须要通过一个考验——让刘季从心里赏识他的考验。
这次考验以谈话的方式开始,由考官刘季出题。
刘季开口就问:萧丞相时常说起将军,说你是国士无双,我想请问你有何良策献我?
这话是非常不客气的,与其说是问,不如说是讥讽。那意思是说,别人总说你多厉害,我今天倒要看看你有几把刷子。
韩信先自谦道:“臣本是乡野,愚陋无知,大王既然问了,那我就不得不说。”开场白过后,他口风一转,很不客气地问道:请问当今天下和您争夺天下的是不是项王?
刘季答:不错。
韩信点头,继续问:那么我再请问大王,您自己觉得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方面与项王相比,谁强?
这是个相当不客气的问题,甚至很无礼。刘季来汉中,谁都知道是迫于项羽。这就好像你已经被人暴打一顿,还有人问你,喂,你是被某某人揍了吧?
刘季没有说话,在很长的一段沉默后,他才说道:你说得不错,这些方面我的确不如项王。
尽管后世对汉高祖刘邦其人在人格方面实在不咋地,甚至在遇险的时候会毫无犹豫地抛弃自己的儿女,甚至亲生老爹。但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佩服此刻的刘季,能在一个的大将面前承认自己最惨痛的失败,无论他的动机如何,无论这么做是不是手段,他能毫不顾脸面地直白承认,这一点就很了不起。
听到刘季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己不如项羽,韩信只是做了一个动作,说了一句很奇怪的话。这个动作是拜,这句话是:恭喜你!
之后,韩信才真正地切入了正题,因为只有他知道这次谈话不仅仅是要刘季肯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是自己对刘季的一个考验,如果对方能通过,那么才是值得韩信效命的人。
“恭喜您!我的看法和您一样,这些方面您的确不如项王。然而幸运的是,我曾经侍奉过项王,现在让我来给您说说项王的为人吧。”
“项王这个人,每当发怒的时候,发声如雷,千人恐惧,但是他不能任用贤能,这不过是匹夫之勇。
“项王外表恭敬慈爱,举止斯文语言平和,碰到别人生病,往往陪同哭泣,并将自己的饮食分给病人,但一旦有人立了功勋,应该受到封赏。印信已经制好,项王却舍不得送出,往往在手中把玩到边角破损,还不肯送出。这个不是真正的仁慈,实乃妇人之仁。
“他虽称西楚霸王,号令各国诸侯,却不肯居住关中,反而建都彭城,这一点已失地利。加上他违背义帝原约,自行封赏诸侯,且仅凭个人喜好,分封不均。诸侯们对此早有怨声。之后他有迁义帝去偏僻地区,意图其他,诸侯们对此早就心生不满,有意离弃。
“除此之外,项王平日行军,所过之处无补烧杀抢掠,其名虽为霸,实际早失人心。天下人现在不敢叛他,只因其威。以此看来,项王现在虽势强,但隐患早存,变故只是早晚。”
韩信的话条理清晰,论点精辟,概括来说,他在告诉刘季:项羽此人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赏罚不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