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页)
。”屈楚斯民怕夏菲听不明白,常常在一旁补白。
夏菲一愣,是呀!跟他这么长时间对话,其实没说一句话,都是相互传递意识啊。“不说话,少费力劳神,确实省事多了。”
“这就叫做‘能量效益法则’。”屈楚斯民又提起一个难以理喻的新话题。
“你是说,我们做任何事都应少费力或尽量不费力,――事半功倍!”
夏菲悟性极好,一直得到屈楚斯民的赏识。他盯着她,脸上堆满赞赏的笑意。她有些不好意思,转过脸,一心看声画并茂的展览。
“不是我说,我哪有那能耐?”屈楚斯民谦虚地说,“还是那位摩萨尔西。”
摩萨尔西根据生物学家研究人的行走和猕猕及其他动物行走的能耗率证明,人类在长期进化中之所以选择两足行走,是因为人类的两足行走比动物的四足行走效率高得多。所以猿猢由“树栖”到“地栖”,期间必然要经过一段长期的“水…陆两栖生存方式”。这是一种自然选择。最初,或许同许多动物一样,完全出于一种生存本能,――以最小的能量消耗获得最优化的生存发展。当人类一旦跨入意识大门,进入智人发展阶段,就由本能的、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循这一法则。屈楚斯民以学问家的口气总结说:“人类在长期进化中的自然选择是以能量效益为原则的,即以最小的力作最大的功,以最节省能量的低消耗获得最大的功效。这是一条自然法则。试想,假如某种动物违背或者环境恶化到自身能量不足以维系生存,那末这种动物就可能迅速锐减甚至于在这个星球上灭绝。(地球上恐龙的命运或许就是如此!)人类之所以发展进化到今天,就在于人类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而不是违背能量效益法则。”
推广到社会,夏菲不自觉地接下来自个儿推论,就是以最小的代价(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从古至今,不论任何社会形态,都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节省社会成本的方式进行生产和管理,谋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若是违反这一法则,社会管理成本过高,人浮于事,劳动生产率低,社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倒退;企业则难以提高经济效益,就可能一年一年的亏损,滑向关停,倒闭,破产。这又成为一条社会法则。
夏菲眼前一亮,仿佛摩萨尔西手里托的那颗心就是智慧之光,炳燿千秋的“生产动力体论”,遵循“能量效益法则”,永不停息地熊熊燃烧着……她脑子一下开了窍。长期困扰她的一个社会经济学问题: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变革规律是否存在必然性,其动力是什么?此刻豁然茅塞顿开。身边展现的人拉手推;马拉牛耕;火车,汽车,拖拉机……她接应不暇,难以顾及。话外音不断传来……“生产动力体的发展演进,同样遵循能量效益法则,落后必然要被淘汰。人类自身发展更不可违背,否则就要被社会淘汰,被时代抛弃!”她似乎全然没有听见,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其实她早已心领神会,一门心思巴不得一步跨出博物馆,飞身回到地球,把摩萨尔西的理论思想告诉她的同胞,告诉全世界,再不要打仗,搞什么战争,暴力革命……宣传她获得的真缔。
封建社会之所以取代奴隶社会,是新兴地主阶级用牛马类牲畜替代用奴隶的依靠集体力量的劳动,奴隶枷锁套在牛马的脖子上,奴隶获得解放。新兴地主阶级并不是直接为了解放奴隶,而是因为一头牛(或马类牲畜)的体能力比一个人大许多倍,耕田种地比人快得多,节省了劳动力,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牛马类牲畜消费(草料)极低,使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新贵族意识到:养一头牛(马)比养几个乃至几十个奴隶的消费要少得多,也省得多,比自己驱赶成群的奴隶劳动,其功效要高得多,能耗要少得多,最能节约生产成本。所以极愿意把土地划成小块,以地租方式交给奴隶自己耕种。换成摩萨尔西的语言:“一畜一犁一人式”劳动的个体小生产方式比强制奴隶分工协作劳动的大集体生产方式先进,就在于前者比后者显著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一言以蔽之曰:符合“能量效益法则”。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叙说一句很通俗易懂的话:“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夏菲一直不满足于字面理解和传统说教,常常追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始终不得其解。现在她全明白了,一个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蒸汽机类“机器生产动力体”的高消费能够产生强大动力,资本主义社会则运用这强大的动力大量地生产资本。而要生产资本,企业生产就必须遵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