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追赶,被野兽或蛇追赶,被一伙土匪或强盗追赶,被一伙敌人追赶等等,自己则拼命逃跑,却总是逃脱不掉,最终从梦中惊醒。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这类梦的象征意义是指人的自我与本能间的冲突。如性本能、攻击本能等因被文明、社会、他人所压抑,所以一般用野兽或野蛮、充满*的事物来象征。也就是说,在这类梦中,狗、野兽、强盗等都是本能的象征。而被追赶者,无论是做梦者本人(一般是做梦者本人),还是别的什么人,都是做梦者自我的象征。这类“追赶”的梦表现的是做梦者在当时的生活中正面临着某种危险,他对此危险很恐惧,极力希望逃避、摆脱这种危险。
恐惧的第二个作用是警告人们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愤怒重在向对手发出警告,而恐惧则告诫自己要提高警惕、谨慎从事。或者不去做,或者集中精力去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谨慎决策、谨慎做事。当一个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市场风险的时候,他就会对投资及经营行为格外小心,这样就有可能规避风险。当一个人体会到恐惧马上降临的时候,就会聚精会神,很难再有其他感觉,或者考虑其他的事情了。他的思想和注意力都迅速集中在了当前的威胁上,直到威胁消失为止。当一个人驾车飞驰的时候,看到了已经发生的车祸现场,死亡的恐惧会使他降低行车速度,注意力也更加集中。而当他预感到对面有车向他撞来,他就会下意识地采取令人难以置信的行动,以避免灾难。在这一霎间,其他任何信息都不会被他感知。一个在试用期内的新员工,一般会有能否获得组织认可的担忧。这种担忧的积极意义就是在时时提醒着他,自己随时都会有被解雇的可能,必须尽心尽力地去工作。所以,新人的表现往往比较突出。同样,初恋中的男女,害怕对方会分手,往往会千方百计、一心一意地讨对方欢心。如果一方感觉另一方对自己若即若离,其专注程度就会提高。一旦危机解除,其表现就会有不小的差异。 。。
从“9·11”来认识恐惧(3)
恐惧不仅能使人集中注意力,还能使人积聚能量,做出平时不可能的举动。恐惧发生时,人的身体可能会调整到最佳的状态,甚至超越极限,用以保护和拯救自己的生命。俗话说的,“兔子急了也咬人”、“八十老嬷嬷没让狼赶着”等都是指的这个道理。武松打虎的故事,可谓人人皆知。人们大都佩服他的英雄虎胆,赞叹他的盖世武功。其实,还有一点也许是被小说家有意忽略的,那就是恐惧所激发的能量。正是老虎对他生命的巨大威胁,调动了他所有的智慧和力量,让他完成了平时不可能完成的壮举,成就了他打虎英雄的千古美名。在恐惧面前,个体是如此,社会组织也会如此。如“9·11”事件,让整个世界强烈地感受到了恐怖的威胁,因而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连那些传统上与美国不太友好的国家领导人,如利比亚领袖卡扎菲、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伊朗总统哈塔米以及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都公开谴责事件并对美国人民表示同情。这在此前则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当一个人预感到某种恐惧的时候,可能会选择放弃来降低或消除恐惧。人们面临恐惧时,逃避往往会第一个跃入人的大脑。放弃正是逃避的另一种形式。自从发生“9·11”惨剧后,不少明星均患上飞机恐惧症,他们一般都以“放弃”来缓解恐惧。小甜甜布兰妮于“9·11”之后,率先宣布她的美加巡回演唱会改期。因为她害怕搭乘飞机,而改坐长途车,所以无法按原定日期演出了。而一向以英雄形象出现的阿诺德·施瓦辛格在现实生活里也并不像银幕上那般勇敢。本来,他的故乡奥地利一所大学要颁发企管荣誉博士学位给他,但“9·11”恐怖事件后,施瓦辛格因害怕搭机长途旅行,以“安全考虑”婉拒了这个难得的亮相机会。巴菲特说过一句话:“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其实,这样的道理许多人都明白,但要克服对股市暴跌的恐惧心理,并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智商与理性此时往往毫无用处。“放弃”成为规避风险的最佳选择,尽管这看似是一种不是选择的选择,却符合“情绪逻辑”的规律。
恐惧也和其他情绪一样,并非都是益处。一旦恐惧的情绪反应超出了实际情况所存在的危险程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就会走向其反面。
恐惧可能转化为愤怒的报复。恐惧和愤怒相继出现是很常见的。“9·11”恐怖事件使美国面临不同的选择:是简单地以暴易暴积累仇恨,酝酿下一场灾难,还是兼用和解的瓶塞去塞住恐怖主义的幽灵?遗憾的是,理性再次成为情绪的奴隶。恐惧之后,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