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科里纳可没来侵略过中国,藤田是咎由自取。
这一点,飞行家们也没谁说中国打得不对。
其实,等看完藤田的那些事儿,萨都忍不住叹了两口气。第一口气是给藤田,你要是一心搞你的技术,将来走哪儿都是一个专家,干吗非掺合到侵略我们中国的事儿里面呢?瞧,把命都玩进去了;第二口气是给打死藤田那些不知名的中国兵,那渡边你打死也就打死了,这个藤田,你别看他块头儿大,其实这人没打过仗,上去抓个活的很容易。要活捉了他做个活的反战广告,那多合算啊!
藤田咎由自取,但他为人确实有不少优点。和当时大多数日本人不一样,藤田是少有的大块头,身高一米七六,虎背熊腰,还是个大近视眼。这样的人本来不适合当飞行员,但是藤田冷静的头脑、优秀的技术让他脱颖而出。藤田熟悉机械,他进行创纪录飞行的飞机叫做“航研机”,藤田参加了整个设计制造过程,并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意见。比如该机的全收放主起落架,就是在藤田的主持下完成设计的。同时藤田为人恬退,日本航空研究所中人们称其为“禅让的藤田”,与“不让的山本(航研机机身设计师山本峰雄,性格固执)”算是对照。
从保留下来的资料看,藤田的形象,与我国横渡渤海海峡的张健颇有点儿相似(拿张健比日本鬼子,张先生估计会大打喷嚏)。这位挑战人类极限的北京铁人三项协会会长看来仿佛一头懒懒的大熊,体胖臂长,性格和缓,毫无“铁人”的风范。然而,他却能够徒手横越宽度一百多公里的渤海海峡,创造了人类的奇迹。
考虑到藤田创纪录的时候也是一项挑战人类极限的举动(在飞机上连续飞行三天不下来),也许这种项目的佼佼者都是这种形象,急性子干不了这个。
说到这次创纪录飞行,就不得不谈到日本航空界一架特殊的飞机——航研机。
所谓航研机,是日本航空研究所从1932年开始研制的长程飞行试验机,它是一架专门用于创纪录的概念飞机。
日本的航空技术,在二战前期曾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零式战斗机采用极轻的锰钢合金大梁,重量轻,强度高,空战中极为灵活。在太平洋战场上,当时英国人的水牛,俄国人的伊…15、伊…16都不是它的对手。唯一勉强能和它一拼的是美国P…40战鹰,这种飞机论性能也不是零战的对手,但陈纳德的飞虎队们创造了一种古怪的战术来对付零式,飞虎队的小伙子们发现如果和零战陷入Dog…Fighting;笨重的P…40九死一生,于是干脆把它拉到高空,然后一个猛子扎下来给日本人一下,然后不管打不打得着立即俯冲逃跑,拉起来再战。
1…16飞虎队的P…40
这种跟广州骑摩托抢包贼一样的战术,弥补了两种飞机性能上的差异,但不得不承认,零战的设计的确是很出色的。
在上世纪30年代前期,日本的航空工业已经有一定基础,正在起飞的边缘。但无论速度、高度、飞行距离,日本的飞机从来没有跟世界纪录沾过边的。
日本当时是军国主义,军国主义一般都是好大喜功的,如何能够承受这样的空白?
所以当局严令航空设计部门采取“攻关”的模式制造可以创造世界纪录的飞机。这个任务1931年文部省拨款25万日元给航空研究所,要求其两年内拿出能够创造世界纪录的飞机来。
事实证明,尽管日本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攻关,但两年的期限未免太短。日本的科技人员首先认定,这种飞机最有把握的项目是飞行距离,其他高度、速度等日本的技术储备不足。尔后,艰苦的设计工作一拖再拖。
1936年3月,在总设计师木村秀政主持下航研机终于完工。尽管这种飞机存在很多缺点,例如两翼太脆弱、驾驶舱视野极差。但是,它的确有着破长距离飞行记录的可能。
1…17航研机
为了破世界纪录,日本人在这架飞机上下了极大的功夫——远航飞机多用几个发动机,而为了减轻重量,航研机采用单发动机;采用了脆弱但效率很高的细长机翼;大副油箱,可收放却很轻便的起落架。
1…18航研机独特的机翼设计
不过,日本毕竟技术底子还比较薄弱,这架飞机有很多设计十分勉强,故障多,操纵困难。比如,起飞降落飞行员都要打开舱盖,探头看跑道才能正确操作;飞机不能做剧烈的动作,否则双翼就会折断等,这都需要通过飞行员的技术来弥补。为了省油,在创纪录飞行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