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页)
中国人自己的。这就是陈策属下的飞鹰号驱逐舰,被丁纪徐队轰炸机击沉于海口。
飞鹰号驱逐舰,是中国海军至今为止唯一一艘四烟囱的战舰,德国制造,当时中国海军驱逐舰中除建安、建威以外排名第三,也是陈策手中和中山舰并列的最大战舰。遭到轰炸的飞鹰舰挨了一颗150公斤炸弹后,挂出“我舰操纵失灵,救生”的信号旗。但是因为陈济棠许下了炸沉一艘军舰一万五千大洋的重赏,飞行员毫不留情,最终将其击沉。
民国海军中的大英帝国爵士(7)
陈策的其他舰艇也多有损伤,各舰纷纷避退香港。和陈策关系较好的港英当局担心二陈火并殃及香港,故此也敦促陈策投降。
陈策坚持不下去了,被迫宣布下野,他想把手中的舰艇带到南京,但是港英当局怕引起陈济棠的愤怒,拒绝第四舰队在港舰艇撤离。最后,陈策只得率领避退到东山的中山舰到福建,将其交给中央海军。
心灰意冷的陈策对老蒋深感失望,到得南京投奔老友欧阳格,见面之后,落泪感慨道:“我将心事付明月,可惜明月照沟渠啊!”
欧阳格听了此话,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他一直追随老蒋东征西讨,老蒋卸磨杀驴,见死不救的架势不能不让他心有戚戚焉。
其实老蒋也有老蒋的难处,共产党、日本人,都把他死死的缠住,他也实在没有力量千里迢迢去救一个无足轻重的陈策。
但是,欧阳格担心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抗战爆发后,这位在中山舰事件、电雷学校等处为老蒋出尽力量的海军中将,被老蒋以“贪污罪”枪毙,其真实死因至今是一个谜。
南京对“老革命”陈策还是非常敬重的,9月,即委派他担任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前往德国探讨军事合作事宜。他的团中,有一位奇特的随团成员,就是为了九一八事变辞职的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四星上将张学良。
陈策对陈济棠的报仇,只需要等待不到三年,而且,报的酣畅淋漓。
五
14-6中国海军宁海号巡洋舰,带有两架舰载侦察机(其中一架为国产),1935年在广东海面截击叛逃的海圻、海琛两舰。
1936年。
今天,在我们轻松说出这个年代的时候,很难想象当时中国人那种艰难的感觉。
众所周知,中国的全面抗战,是在1937年开始的。然而,大部分抗战的准备,都是从1936年开始进行的。
在这一年,按照蒋百里持久抗战的国防理论,著名的吴福、湘鄂、西康三线国防工事初具规模,中国的政府作出了以川边横断山脉为最后抗日战线的决心。
在这一年,第一夫人宋美龄就任航空委员会委员长,美制马丁—B10轰炸机,霍克三战斗机开始装备中国空军,1937年度《国防作战计划》向空军要求,“准备全部轰炸机袭击敌之佐世保、横须贺及其空军根据地,并破坏东京、大阪等大城市”。
在这一年,张杨两将军发动西安事变,拘留蒋介石实施“兵谏”!国共再次合作,携手救国。
不是中国人想打,是日军的炮口,已经顶到了北京的城门上,再不打,就要亡国灭种了!
中国的各个有识阶层,都在同一面抗日救亡的旗帜下开始挽起手来,从1840年以后,中国人第一次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声音——共赴国难!
陈策将军和其他的国民党高级官员一样,也为这种精神所鼓舞着。他从欧洲访问归来以后,即担任国民政府军令部海军处长、海军部次长、国民党中央执委,晋升海军中将(又晋升一次?对,国民党的军衔就是这样混乱,还有上将晋升少将的例子呢),和他的老对手,海军部长陈绍宽共同制定了针对日本海军的海军作战甲案、乙案,成为抗战前期海军的主要作战指导方针。
翻看当时材料,这种情况不仅见于陈策身上,很多“反动”军阀,都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比如川军军阀饶国华将军,就在抗战爆发后主动请缨出川,在广德血战中拼光了自己的部队,然后自戗殉国。
“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椠,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如磐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那是一个危急,然而血性十足的时代,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仿佛露出了英武的风采。
然而,也有不合谐音。
1936年6月1日,陈济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