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在螃蟹宴上,史湘云得到的好处有限,贾家上上下下虽然吃了螃蟹,可是贾家又不是吃不起螃蟹宴,无论是史湘云还是贾家上上下下,得到的好处,其实并不是很多,尤其是史湘云,如果他按照林黛玉和探春的前例的话,他就是要出钱,数目也不是很多。反而是薛宝钗,他大方的名声有了,乐意助人的名声有了,贾家的奴才们吃人嘴软,也不好说他的不好了,这种种好处,台面上的,隐形的,不胜枚举。
螃蟹宴,薛宝钗的行为,虽然称得上是利人之善,可是他的利己之善超过了这利人之善何止一点点?
还有大观园改革也一样,那些仆妇们感激的人是薛宝钗,更有老叶妈、培茗之流为薛宝钗监视贾宝玉、把贾宝玉的点点滴滴都跟薛宝钗汇报,甚至在潇湘馆也安插了人手。这种能耐,能叫人安心吗么?
更不要说紫鹃试莽玉之后的“慈姨妈爱语慰痴颦”的那一节,很多人分析之后,结论是,薛家母女恶心得让人想吐。
薛宝钗把利己之善隐藏在利人之善下,隐藏得那么好,那么浑然天成,让许多人都分辨不清他是真善还是假善,这份功力,就连贾玖也毛骨悚然。
如果不是贾玖通读了原著,如果不是有无数的人把薛宝钗做的一件件、一桩桩事情都拿出来细细地掰开了揉碎了分析,找出事情的来龙去脉和最后结果,如果贾玖不是两世为人,只怕贾玖也会把薛宝钗当成好人。
当然,跟薛宝钗住在同一个屋檐底下,贾玖跟薛宝钗终究是有些香火情分的。只是,哪怕贾玖已经尽力去找薛宝钗的优点了,也尽力去体谅薛宝钗了,可是贾玖还是对薛宝钗无法放心,更无法亲近。在贾玖看来,薛宝钗就是司马光所说的有才无德者,与之交好十分危险。这样的人,保持权与钱的关系就好,就是要用他。贾玖也会限制使用。必要的时候,贾玖也会选择牺牲薛宝钗。
因为司马光也对德与才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而薛宝钗恰恰就属于有才无德的危险品。如果非要加上一个形容词的话。那就是两个字,极度,极度危险。
贾玖自认。自己并不是一个好人,可是就是这样的自己,依旧还有几分恻隐之心。可是薛宝钗呢?贾玖不相信薛宝钗会对林黛玉的财产被鲸吞的事实一无所知,可是对林黛玉明着亲近。实际上却落井下石的人里面,依旧有他。
这样的薛宝钗。贾玖是看不上的。
这跟原著里,林黛玉把刘姥姥形容成母蝗虫是两个概念。对,刘姥姥的确是良民,也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作为一个小姑娘,的确说话不能太过分。但是,刘姥姥出现在大观园里的身份是什么?就是一个客串的演员。刘姥姥走的是带着钱财走的,而不是两手空空走的。就跟后世的那些演员一样。即便原来设定再高冷,一旦市场需要,一样也要甩节操。
刘姥姥知道自己的身份定位么?他当然知道。谁要求的?鸳鸯和王熙凤。刘姥姥带着数百两银子离开一事,大家都知道么?所有的人都很清楚。
数百两银子是什么概念,连王熙凤都不得不在意的一笔钱财!要知道,原著里王熙凤曾经就为了五十两银子,跟李纨辩白了一番呢。甚至李纨这个收入让王熙凤都嫉妒不已的人,跟王熙凤这个贾家的当家少奶奶都计较这五十两银子,以致于这五十两银子,最后他们谁都没有出。可以想象,刘姥姥带走的数百两银子又是什么概念。
对于刘姥姥这种身份的人来说,可以算是两袖金风、满载而归了。
那么,作为一位观众,林黛玉有资格对这位临时演员的表演作出评价么?
在另外一个时空,看盗版还唧唧歪歪的人不要太多。
贾玖总是不吝啬于用恶意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人、一件事情的。在他看来,即便是平等的社会里面,生活境遇的不同也会让人带着优越感去看待另外一个生活境遇不如自己的人,更不要说,一个阶级社会了。在阶级和身份高于一切的社会里面,每一个人的行为处事和情感,都被深深地刻上了身份与阶级的烙印。
跟原著里面贾母王夫人薛姨妈对待刘姥姥的慷慨大方一样,能说他们给刘姥姥出钱的时候,没有带着贵族和豪富之家面对平民百姓的那种高高在上。
说林黛玉形容刘姥姥为母蝗虫的行为十分过分,那么,薛宝钗跟李纨的赞同又算什么呢?只说林黛玉过分,那么对赞同林黛玉,不过是比林黛玉早了一步结束话题的李纨和薛宝钗又算什么呢?难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