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兴英烈陈仲田 > 第43章 杨先锋兵败石桥镇 种经略烤马杀熊岭

第43章 杨先锋兵败石桥镇 种经略烤马杀熊岭(第2/3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宝可梦:这个训练家脑子有坑在柯学世界开公司柯南:夹在青梅和天降之间的生活军工霸主毒士无双,女帝高呼活阎王快穿大秦,我和抚苏闯咸阳异世权谋:重生智者大唐:谁让这个驸马上朝的!天启:日月重照大明天四合院:系统逼我做男科圣手最强狂兵纵横天地都市神兵快递员快穿之这任务太简单了四合院:想安生养老?看我的吧重返七零:军营扛把子又来撩我侯子高老师我保了大明:这御史能处,有事他真上只手遮天之玩转朝堂诸天无敌,从鬼咒开始三国:开局爆肾,怒杀十常侍

畏惧,高声怒吼着激励士气,并身先士卒带领众人向东北方向发起冲锋,企图杀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然而金兵人数众多且气势汹汹,即使杨志武艺高强、勇猛无畏,也难以抵挡这股强大的敌人洪流。

在激烈的厮杀中,杨志挥舞着手中的大刀,左冲右突,奋力杀敌。但无奈金兵前仆后继,一层又一层地挡住了他们前进的道路。尽管杨志拼尽全力想要突破困境,但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渐渐地,他身边的将士们一个个倒下,而金兵则越聚越多,仿佛永远无穷无尽。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杨志所骑之马突然发出一声悲鸣,前蹄扬起又重重落下,随后便噗通一声栽倒在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杨志猝不及防,整个人被狠狠地甩下马来。

然而杨志毕竟身经百战,反应极其迅速。他在落地后的瞬间顺势就地一滚,试图避开敌人的追击。可还未等他完全站起身子,只觉左后肩部一阵剧痛袭来——竟是中了一枪!

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衣衫,但此时的杨志已无暇顾及伤痛。他强忍着剧痛飞身跃起,双眼圆睁,怒发冲冠,手中挥舞着大刀,如同一头发狂的猛虎般劈开眼前的敌人,杀出一条血路,继续向前狂奔而去。

怎奈前方道路崎岖不平,竟被一条小溪拦住了去路。这条溪流虽然规模不大,但也足有两三丈宽,且两岸地势陡峭险峻,难以逾越。面对如此困境,杨志别无选择,只能沿着溪边逆流而上,奋力奔跑。

就在他精疲力竭之际,忽然瞥见前方不远处有一座独木桥横跨于溪流之上。杨志心中大喜过望,急忙飞奔过去。然而正当他即将踏上桥面之时,身后却传来阵阵马蹄声和喊杀声。原来是那蒲嚓胡盏率领着一队马军追杀至此!

情况危急万分,容不得杨志有丝毫犹豫。千钧一发之际,他急中生智,猛地举起手中刀柄,用力撬翻了独木桥。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木桥应声断裂坍塌,落入湍急的溪水中。

眼见追兵受阻,杨志不敢有片刻耽搁,转身朝着前方的大山疾驰而去……

却说种师中得知石桥被围这个消息之后,心中一惊,暗道一声:“不好!”他深知娄室大军围困石桥镇意味着什么,如果不及时救援,石桥镇守军恐怕难以抵挡金兵的攻势。

于是,种师中二话不说,立刻率领麾下兵马离开石坑,朝着石桥方向疾驰而去。一路上风尘仆仆,士兵们不敢有丝毫耽搁,他们都明白这次救援行动关系重大。

然而,当种师中的军队尚未抵达石桥时,却在半路遭遇了娄室率领的金兵。原来,金兵在石桥之战中大获成功后,并没有停下脚步。娄室深知时间紧迫,必须乘胜追击,不给宋军喘息之机。因此,他仅仅留下一小部分兵力清理战场,便亲自率领大部分金军继续向前推进。

面对突然出现的金兵,种师中不禁眉头紧锁。他明白石桥已经完了,万分的懊恼自己大意。看眼前的敌军士气正盛,人数众多,而自己的部队则经过长途奔袭,疲惫不堪。但此时已无退路可言,唯有奋力一战,才有可能化解危机。种师中当即下令摆开阵势,准备与金兵决一死战。

然而,娄室完全没有给你任何时间去布置阵法。两军一碰面便毫不犹豫地发起冲锋,展开了凶猛的攻击。这无疑又是一场惊心动魄、激烈异常的恶战!此刻,双方的军力旗鼓相当,谁也无法轻易占据上风。战场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交错,血腥气息弥漫四周。每一个士兵都拼尽全力,舍生忘死地与敌人厮杀着。整个场面混乱不堪,仿佛末日降临一般。

两军混战一个时辰,战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此时几个方向幽灵般地冒出大量金兵,人数越来越多,纷纷加入战斗,种师中眼见大事不妙,马上领人斜刺里杀出一条血路,把残部带进杀熊岭。

原来是上次战败后分散隐身在附近的金兵得到娄室指令,都纷纷现身加入战斗,这些有生力量的突然出现是种师中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也正因为这些人马的出现,才让种师中没有了全身而退的机会。被迫进入杀熊岭。

这个杀熊岭只有一条通道进出,山势陡峭,绵延十余里,环境十分恶劣。种家军残兵退入其中时已近黄昏,凭险固守金兵也轻易杀不进去,看天色将黑,娄室就命士兵迅速围困此处,各个可能攀爬进出的地方都派重兵守把。又派出一支快速骑兵绕道到岭的另一端堵住出路。他想把种师中活活困死在这里。

夜幕降临,杀熊岭内寂静无声。种师中清点着剩余的兵力,只有区区一千二百人了,心情格外沉重。现在吃的东西都没有,一个个饥肠辘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末世:开局建立保护伞公司末世之雍正帝妃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