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第1/4 页)
为了团结。后主一直支持北伐,而亮死后后主废除了丞相制,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互相制衡,军政事务分开。后来更是‘乃自摄国事’。又提出了‘须吴举动,东西椅角,以乘其衅’,修养生息,积蓄力量后从长计议再北伐的政策,亲自处理除了对外战争领域之外的国内军政事务。可见后主实乃是一有为的明君也,只可惜后主对军队没有将军队牢牢的抓在手中,不敢对主张急于北伐的军方将领太过压迫,导致施政方针混乱。”
“依照先生所说,乐不思蜀也算是一个明君了?”李太后反驳我说道。
我笑了笑,没有直接说李太后所说是对是错,只是开口问道:
“请问太后,如果后主留下‘此间乐,不思蜀’的名句,那么后主还能留下性命否?”
“这,”李太后一下哑口无言,“如按照先生这么一说,似乎后主确实乃是一个明君。”
看到李太后动摇了,我趁机说道:
“难道太后不觉得后主继位初期和现在何等相似吗?”
李太后的眼睛一亮,看着我说道:
“先生的意思是说……”
我笑着说道:
“如果说皇上每天都要有众多的奏折需要批阅,有大量的政事需要处理,试问皇上那里还会随着孙海去行那孟浪之举?”
李太后思索了一番,这才缓缓的开口说道:
“先生的意思是,这是因为皇上太清闲了?”
我点点头,说道:
“皇上年龄已经大了,应该让皇上开始处理政事了,这样一来不仅仅能让皇上打磨掉无聊的时间,而且还能够对施政的方针有更深的了解,锻炼了能力。”
“这么说,以前咱是错了?可是先生为何到了现在才说出来呢?”
我淡淡一笑,说道:
“如果换作以前说,难免有人是以为我嫉妒张大人首辅的位置,而且皇上年龄也小,不过现在看来皇上平日太空闲了。”
李太后思索了一下,才开口说道:
“不过这次的事情就算是一个警钟好了,免得以后他再动心思犯下大错。”
我心中叹了一口气,开口问道:
“臣这次见皇上,发现乾清宫的太监和宫女都换人了,不知道太后知道这件事情吗?”
李太后点了点头,说道:
“这件事情冯保和咱说过。咱也点了头了,省地皇上让人给带坏了。”
我故意长叹了一口气,然后才开口说道:
“乾清宫乃是皇上所在地枢纽之地,所有的内侍都应该由皇上钦点,身边没有一个贴心的下人,难怪皇上会有‘孤家寡人’一说呢。”
听我这么一分析,李太后才意识到事情地严重性。虽然说李太后不能用寻常女子来衡量,可是当局者迷,她以为这是对万历皇帝的一点惩罚,还能避免那些存心讨好之人将皇帝带坏了。
“钧儿真这么说?”
我看着李太后,意味深长地说道:
“昨日见皇上的时候,皇上的心情很不好,我听说皇上现在对建文帝的诗句很感兴趣。”
听到我说这个,李太后的脸色顿时就变了。她有些失神地说道:
“难道我真的做错了?”
我看到李太后这副模样,也只好宽慰说道:
“既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太后还是想个法子弥补吧,不知道太后让张大人代笔的罪己诏可曾完笔?”
李太后看了看我,苦笑了一下回答说道:
“昨天张先生拿给咱看的,我已经批准了要登载在通政司邸报上。通过邮传发往全国各府州县,对了我让人给皇上送了过去,难道先生没有看到吗?”
听到李太后说这个,我才是真正的感到一阵地无奈,难怪昨天万历皇帝那般的失落呢。原来是知道了这件事情,想想朱翊钧身为皇帝,却不得不将这一点点“秽行”公之于众,让全国的蕞尔小官都将它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我心中不由的大乐。张居正和万历皇帝这个仇可真是结大了。
我摇摇头,说道:
“臣在皇上那里没有看到。”
李太后起身从自己的桌子上面拿起了两份奏折,顺手递给了我,说道:
“这是张先生代笔的罪己诏。这个是皇上今天刚送过来的折子,先生你看看。”
本来这些东西我是绝对没有资格看的,而且李太后也不能将这些拿给我,不过在这暖阁之中孤男寡女干柴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