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为??;还有些大国企:银行、电信、石油??
再点开一个冷门系,真是惨不忍睹,全是国内不知名的公司,从上到下的列表里就没有几个公司听说过,而且很多还是IT公司,和这个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传统专业的老教授给本系学生的讲话:“我们的同学们呐,毕了业都不好好干自己的专业,都去给人家编程序去了。我们培养了大家四年还有什么意义?难道这就叫人往高处走?”
这让我想到了清华倡导的“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与一些热门专业每年毕业生80%入职外企,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我想到了各大外企来清华宣讲时座无虚席的场面,与国家重点单位老干部在清华演讲被喝倒彩,形成了鲜明对比。
结束了就离开
“这个夏天的早晨,起床发现睡觉时又流了鼻血。
回头想想,这可能是我在紫荆2#508B最后一次流鼻血了吧,呵呵。
爬起来,看看对面的床上,小四睡得正香。感谢小四,让我不至于为人去楼空有太多感伤。
舒牛早在5天前就已经离开了。半个月后,舒牛将踏上大洋彼岸的土地。
再次相见,将不知道是多少年以后了。
再转头看看,阿勇也不在寝室。大概是去搬家了吧。
舞男早在3天前就去四川见亲家去了。睡在他的床上的是阿铎。感谢阿铎。
下床,准备洗脸刷牙。
瞥见桌上两张纸片,是毕业证和学位证。
大学四年,换来的两张纸片捏在我手中。它们似乎毫无意义。
四年时光漫长,走过之后才发现,不过是一瞬而已。
四年间,我们一起走过的太多太多,我已不想多说。
我所怀念的,是那熙熙攘攘的2#、是那每天的卧谈、是那8人联机的魔兽RPG。
我所要面对的,是离别的感伤,和新的生活。
但我会勇敢走下去。曾经少年的我,和已不再是少年的我。”
——一个不再少年的我,写于清华园这个夏天
。。
第一章 新的开始(1)
没有了本科入学时的兴奋,也远离了本科热闹的集体生活,四年前入校的3000多名新生,经过四年辛苦努力的学习,经过无数实验、考试的洗礼和残酷的保研,有近一半的人继续留在了清华。这些清华“土著”和全国其他高校的尖子生一起,又组成了一个3000人的新年级,共同开始了他们的硕士、博士生活。
平静的报到
每年研究生开学的时间,比本科的都要晚几天,也完全没有本科迎新时的疯狂。不过校园里还是到处可见新入校的研究生和家长,有的提着大包小包,有的在校园里闲逛。他们当中,有些人是高考没发挥好,努力了四年,又以各高校前几名的成绩保送到清华的;另一些人刚刚度过了痛苦的考研,自从他们在志愿上写下“清华”两个字之后,在考研的折磨上又增加了不少压力。
清华土著们在读研的道路上没有受太多罪,仅凭年级中等的成绩加上象征性的面试,就可以换来本系直升的硕士、博士名额。因此,你能够理解土著报到的平静,和外校高材生漫步清华园的欣喜。
报到处的服务人员都是各系研究生会的成员,也都是已经在清华生活了四年的“老生”,看到熟悉的面孔骑着单车来报到,就丢过来一个牛皮纸袋,拿着它,报到就算结束了。因为是直升的清华土著,不用照入学照,也不用办饭卡、医院、宿舍等诸多手续。牛皮纸袋里只有一份“入学通知”、一份“研究生工作日记手册”和一份“录取通知书”,就凭这些,土著们又能在清华园里混上好几年。
占地4000多亩的清华园,让同学们在校园里不骑车变得寸步难行。结束了不到半分钟的入学手续,土著们却要花10分钟从报到处骑回宿舍。大家搬进了新的宿舍楼,居住条件也从本科的4~6人减到了2~3人一个房间。依然是原来一个年级的同学住在邻近的几个宿舍。这似乎让土著们感觉还是在本科时代。可仔细一想,当初一个年级里的一两百人,已经缩水到住在这里的区区几十个硕士,其余一二十个老博士们还都“关”在了传说中的1号楼和新建的W楼里。就好像在清华的“八”年长征,路程过了一半,等“过了雪山”清点人数,发现人员已经减半,不少的好兄弟
选择归宿
不论是研究生还是找工作的面试,面试官最常问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