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2/4 页)
太象纪学士的跟班了。
没有一点冲动与暴发力,凡事都听纪大烟袋的,整个一个傻子似的。当然如果说陆姑娘怀着一种崇敬之心倒也无可非议。
面对偶象,FANS们只有一个选择,相信他所说的一切。陆姑娘唯纪学士马头是瞻当然也就情有可原了。
却没有想到,这个傻姑娘对骗子的话也是深信不疑的,一番为情所困,为病所累的话就令她感动得找不到北了。
李逵是个粗人,见到李鬼犯这样的错误在所难免,但陆姑娘跟在纪学士的身边却没有学到一点机灵劲,真是令人捉摸不透。
当然,这一情节的设置可以体现纪晓岚聪明,体现陆姑娘善良。所以有这样一个情节当然是好事,可问题在于骗子的谎言太容易令人揭穿了。这样只能表现出陆姑娘没脑子。
更可怕的是,这种情节有点愚弄观众的意思,显然编剧有点黔驴技穷了。
我试想了一下,如果是杜小月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样呢?
也许受骗,但经纪学士的点拔,她肯定会意识到自己受骗了,但心高气傲,死要面子就是不承认,然后一个人去找骗子算帐去了。
哎,也许小月姑娘印象太深了,所以硬拿小月的性格来要求杜姑娘有点为人所难。
但说实话,陆姑娘的弱智与小月的自以为是,两者比较起来,恐怕还是后者更有戏份。
我老婆在看片的时候说,张庭演得不好,没有小月那么多事,所以就不好玩了。
可怜的张庭,其实责任并不在你,而是编剧让你的性格太没劲了。
少了杜小月并不是我看不下去的原因所在。
在昨天那一集中,常说的铁三角中只有张国立出场了,还是那副不紧不慢的样子,还是那种高人一等的少言,那种成竹在胸的城府。
但怎么看怎么也提不起兴趣来,太熟悉了,熟悉得令我感觉不到他在戏里的作用。
不可否认,张国立的确塑造了纪晓岚的形象,以他的年岁,以他那种表演的风格来说,这样的塑造都是成功的。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因为张国立的纪晓岚形象比较成功,所以他的表演风格改变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常常会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这种被动是由纪晓岚性格所决定的,是无法更改的。
但昨天那一集中,骗子的戏份过强,他是主动的,在骗钱一段,这个叫马如风的骗子非常张扬地表现了一番,纪晓岚躲在一旁只有听的份。
后来威胁一段,纪晓岚与马如风的交手戏份又太短,这样一比较,此集的成色都被骗子夺去了,纪学生反而成了陪衬。
再加上陆姑娘受骗一段,纪学士成了陪衬中的陪衬。
所以,作为一个被动性格的角色,增加他的戏份,增加他的对手戏,只有这样他才能显现出他的智慧,他的风采。昨天那一集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
换句话说,在细节的安排上,编剧似乎又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
其实,抛开乾隆与和总管不说,单就纪晓岚这个角色,被动也绝不是他的全部,对皇上,对死敌,纪晓岚以退为进,被动是应该的,但其它的人,他的被动就显得有些无理,这种无理虽然好象是反映了纪晓岚一视同仁,深谋远虑,但并不代表他什么都不做。
性格可以被动,但行为上却不能被动。
纪晓岚若是对每一个人都采取性格与行为上的统一,那他就没有智慧可言了。
一个没有智慧的纪晓岚出现在电视上,我的选择只能是换台了。
自从《手机》中那“审美疲劳”四个字出现以后,人们用得比较多。
《铁3》剧出现以后,有人怀疑会不会产生“审美疲劳”的后果。的确,铁打的三角流动的姑娘,虽然女性角色不会审美疲劳了,但三个大老爷们无论从形象与年岁上都会多少令观众沾点“审美疲劳”的感觉。
其实,所说的“审美疲劳”不仅仅是形象问题,虽然《007》换了一个又一个男主角,邦女郎更是不计其数,但邦德先生的风度与大难不死却是从来都没有换过的。
风度是人物所散发出来的性格特点,而大难不死则是故事的安排。
前面已经说过了,铁三角所塑造的三个人物性格特点是可圈可点的,而且故事也是新的。但问题出在故事的情节上。
在《铁》剧前两部中其实也有这样的毛病,一个故事很精彩,那些细节却与故事并不配套,到了第三部,这个毛病越显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