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如常。看到铁棺里的竹简后,她的脸色似乎还变得轻松了一些。好一会后,她说道:“拿箱子,把竹简带出去。”说着,她便戴上了一副白手套,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把铁棺里的竹简捧了出来。
看到玲珑淡定的神情,李游心里又是暗暗心惊了一下,心里暗暗说道:“难道他们找的其实是竹简,不是别的东西?”想到这里,他心里的失望骤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竹简里面的内容充满了好奇。
这一份竹简汗青得不错,制作者显然也是用了心思,加上保存环境也相当不错,虽然历经千载,但成色依旧不错,没有腐烂的迹象,串联的牛皮也没有损破的地方,只有封口处的火漆印鉴已经模糊,但表面上的字刻却依旧清晰可见。
尽管玲珑在拿起竹简的时候似乎刻意地遮掩了一下上面的字刻和印鉴,但眼尖的李游还是看到了模糊的印鉴似乎是一个阴阳鱼阳刻图样,而竹简背面的字样却是“汲冢纪年拾遗……”几个小篆,后面应该还有作者的署名,但位置恰好被玲珑的手挡住,看不清楚是什么。
看到“汲冢纪年”四字的时候,李游眉头微微一皱,这书名看起来顶多算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尤其是后面“拾遗”二字,就更彰显了这一点,应该是对古书的查缺补漏之作。这样的著作在隋唐年代虽然不多,但也着实不少,作者根本没必要故作珍贵,要这般宝贝地珍藏起来。
“汲冢……”李游摇了摇头,忽然觉得这个名字似乎有些耳熟。
李游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越想却越觉得自己似乎是在哪里看过这本书,或者见过书名的。
拍了拍脑袋,李游脑子忽然灵光一闪!没错!在大学期间,他读过这本书!还是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借到的线装本。只不过他看的那本书叫《竹书纪年》,但是所有熟知《竹书纪年》的人都清楚,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是把这本书称之为《汲冢纪年》的!
所谓的《竹书纪年》,实际上是两个时期的史官分别写的编年体史书,分别隶属春秋时期的晋国和战国时期的魏国。但出土同时,又残缺不全,因而才被人合辑称之为《竹书纪年》。
这一部史书在魏晋时期被盗墓贼从古墓里盗发带出,其中的历史记载,多与司马公的《史记》记载相悖,尤其是对许多上古圣王禅让制度多有打脸,比如“昔尧德衰,为舜所囚”,“太甲杀伊尹”之类的记载。这本书在唐朝以前还广为流传,为不少学者珍藏注释。但到了宋朝之后,理学兴起,这本与主流宣扬的礼教不符,在宋朝之后亡佚了很长一段时间。
“《竹书纪年》……拾遗?!”李游喃喃说了一声,声音里有些颤栗,这个名词,好像有魔力一般,在李游的脑海里回荡着。
第十四章 断代小组
在李游看来,《竹书纪年》这本书,在历史上已经是颠覆性的存在,但是在这座古墓里竟然还有一部拾遗之作,不知里面又会记载着什么令历史学家恐惧或者兴奋的内容?
看着玲珑手上的竹简,李游突然有着一*过来一饱眼福的冲动。
但李游很清楚,如果他敢做出这样的举动的话,身边的几个盗墓者轻则会给他一顿胖揍,重则就是挨上一粒或者几十花生米了。这些家伙下墓的时候,可没有忘记背上八一杠。
恋恋不舍地看着玲珑把竹简放进盒子里面,小心翼翼地封存好,李游吁出一口长气,心里怅然若失。
“可以了。”玲珑把竹简放进自己的背包里面,满意地拍了拍背包,脸上露出了一个难得的笑容,示意众人退出古墓。至于地上的几具尸体,谁也没说要带出去的意思。
李游对这些盗墓者的凉薄并不放在心上,莫连城之前就跟他说过,盗墓者大多都穷凶极恶,不把自己和同伴的性命放在心上,在盗墓过程中出了意外,极少有盗墓者把同伴的尸体带出去,而是留在了古墓之中,据说还有什么特定的含义,大概是用血和命和墓主换取墓中的财宝的意思。
李游对玲珑话里的含义却讶然了好久。玲珑话不多,但透露出来的消息却不少。
很显然,玲珑在打开铁棺之前,便已经知道里面有着什么样的东西。不然拿到竹简哪会如此轻易便离开。肯定还会在墓室里面搜刮一阵。
李游望向莫连城,试图从他那里得到有用的信息。毕竟莫连城祖上可是留下了关于这座古墓的记录。到了这时候,李游已经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或许铁棺里面所谓的《汲冢纪年拾遗》,没有自己所想象中那么简单。或许它里面记载了更多的秘密。
面对李游询问的目光,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