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第3/4 页)
慧无比。就算当初没有老夫,他也不可能出现任何问题。而且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太子终于成熟了。以他的文韬武略绝不亚于当年的宣帝!”
“浮生若茶,没有风雨的人生淡而无味,只有经历了一次次的风雨浸泡,生命和智慧才会散发出脉脉的幽香。”
在朝廷上下欢欣鼓舞的时候,世家们可谓是如丧考妣。尤其是中原一带的世家,更是如丧家犬一般惶惶不可终日。最终当恐惧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中原世家突然掀起一股南渡风潮!司马遹知道其中的内情后瞠目结舌,他没想到华夏历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竟然是由他引发的。
第一百四十一章 衣冠南渡
大晋帝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从帝都洛阳到中原各地郡县,主要精力都在清算世家地方。太子培育起来的新兴学子和关中一些新兴势力各个全力以赴。因为这是他们难得的进入国家权力中心的机会,只有把那些倒霉蛋珠连的越多,他们的机会就越多。
这可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在兖州、徐州、青州、司州、豫州等地,一个个世家大族被赶出世代居住的地方,一个个被牵扯到叛乱中的世家官员被罢官去职,赶出朝廷。
在朝廷大军的压力下,没有哪一个世家敢反抗!因为反抗就意味着身死族灭,朝廷已经消灭了十几个世家大族,其血腥手段让世家们不寒而栗,兴不起任何反抗的念头。
仅仅是兖州一地,祖约就攻破了一百多个坞堡,解放庶民、佃户数十万人。在这场清算世家的浪潮中,一部分不甘失败的世家准备抛弃北方的家业躲到南方去。而南方的琅琊王、王敦他们为了增强江东的实力,他们趁机派出人员去游说北方大族南渡。
当然也不是所有世家愿意玉石俱焚,一些有眼光的世家在认清的现实之后,决定接受太子的条件,让家族进行转型。他们这些人主动交出大部分家产和全部佃户以及部曲后,跑到洛阳当起了愚公。
而司马遹为了保持帝国政权、经济的基本稳定,司马遹又让太傅出面力保了少数‘开明’世家。只是将他们的家产、佃户没收入库。同时司马遹为了安慰人心动荡的世家,又将那些识时务的世家子弟送到关中长安大学进行深造。
太子这一举动才让那些刚刚投靠过来的世家安心下来。这段时间世家大族看到那些出身新城大学、长安大学的学子们纷纷得到朝廷重用,要说不羡慕那是不可能。由于太子对世家子弟有偏见,除了极个别的人会得太子青眼外,其他人若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再回炉重练。
为弥补朝廷在战争中的损失,司马遹让户部对一些重犯的抄家中全程介入,使得国库增加了大笔银子。对中原世家的抄家竟然让朝廷收缴了近百亿钱。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朝廷这次在战争中的损失。
战后大清洗算是让司马遹的统治彻底在中原扎下根来,战争不但破坏了中原的经济,也使得世家在这儿的影响力急剧下降。光是重新丈量的土地就多了数百万顷。大批佃户、奴隶被解放为自由民,成为拥有自己土地的自耕民。
这次的大清洗为整顿吏治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一直以来司马遹都不满朝廷机构效率低下,上次改革并不彻底,这次一个完整的帝国机构变动方案在朝会通过。
尤其是把原来少府中管理皇家私人税收的相关职能部门并入户部,减少了税收机构的双重设置,还集中了财力。还有一些局部的机构变动。
内阁次辅张宾这一段时间特别精神。整天乐呵呵的。由他主导的帝国机构变动方案的通过,加上皇宫宦官的缩编,基本上实现了帝国官员人数减少三成的目标。原来认为很难的事情几个月就解决了,让这位太子心腹很有成就感。
在朝廷处理大战之后的事宜时,南方的琅琊王也没有闲置下来,他把王敦、王导、陆机、陆云等人找来。商议大战之后对江东的影响力。重点是商议如何引诱更多的北方世家南下!
秦以前南方的楚、吴、越都曾是大国,那个时期的南方并不比中原差。秦汉把都城定在长安和洛阳,一些大家族为了做官方便,纷纷把家北迁,造成了南方的实力大损。也越来越落后。
王敦看着众人很强势地说道:“这是我们的一次机会,如今北方世家正遭受太子残酷的镇压。若是我们能伸出援助之手,绝对能动员大批豪族到我们江东来发展。尤其是大清洗中被罢了官的豪族,他们与其忍受别人的欺凌,还不如来我们江东。”
“大家别忘了,我们跟太子司马遹之间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两方根本没有任何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