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2/4 页)
于郑隐等人来说实在是小事一桩,但对于广大普通信徒来说,可是太有吸引力了。这个年代没钱看病的穷人太多了,因此关中地区中下层庶民首先接受了灵宝教。
而关中上层则就更不用说了,在司马遹的暗示下,关中豪强、权贵之家纷纷开始信仰灵宝教,就连各级官员、军官也纷纷加入到灵宝教。
郑隐等人趁机开始宣传司马遹乃上天天尊派遣下来拯救众生的神祗,大大加深了关中治下百姓对司马遹的认同感。尤其是曾经的氐族、羌族等人,在经过近三年的改造之后,他们已经完全接受新的身份。
若是再关中各地走动,你会发现这里基本上再也看不到当初胡汉杂居的情景,因为入眼之处都是汉人。各种跟其他民族相关的特征,全都被地方政府摧毁殆尽,这也为后来历史学家研究少数民族历史带来很大的困难。
后来的历史学家一致认为华夏周边的少数民族正是在从晋朝开始消亡并融合到汉人当中,正是晋朝推行的一系列民族融合政策,是分布周围的少数民族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而华夏逐渐成为一个单一民族。
在灵宝教出现之后,关中地区接受改造的少数民族纷纷开始皈依灵宝教,因为一旦成为灵宝教徒众,不但能接受精神上的指引,更重要的是成为灵宝教就意味着被太子认同。司马遹对于关中少数民族来说就是征服者、强者。
氐族、羌族一向崇拜强者,若是能得到司马遹认同,会大大增加自身的荣誉感,更何况加入灵宝教还能享受免费甚至低价的医疗服务,这样的好事上哪找?
就这样灵宝教在关中地方政府的公开之下,迅速成为该地第一大教,并且还逐渐走出关中向四周地区蔓延。尤其是在中原地区,司马遹更是暗示郑隐等人加快渗透的脚步。
灵宝教就是司马遹用来跟世家争夺影响力的利器,当然了,司马遹也不是不会对宗教加以防备。首先,在灵宝教的典籍内就明文规定,神职人员不得参与政治、经济活动,违者轻则剥夺其神职,重则将会丢掉性命。
灵宝教所有资金来源除了接受香火钱、教徒捐赠外,只能向朝廷申请拨款,这也是司马遹限制宗教的手段。当然了,现阶段他肯定会大力支持灵宝教的发展。
“殿下,这是郑隐大师送来的灵宝教典籍!”小邓子捧着厚厚的一沓纸走了进来。
“大师这么快就整理好了?真是太好了,你把它放在这儿吧,孤待会儿看看!”司马遹边说,边盯着眼前的文件。
这是陶侃参加科举的卷子,眼下西晋第一次科举已经结束。陶侃不出意外赢得主考官张华的称赞,并将其文章单独列出来,供太子研读。司马遹看后欣然将其点为第一科状元,这也是此次科举最大的发现之一。
此次科举司马遹的目的是选拔来自寒门以及出身新城、关中新学中的人才,他跟世家大族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世家人才很难为他所用,而且就算是有世家大族的人前来投靠,司马遹也未必敢用。
比如陆机兄弟二人,在贾谧倒台之后,他们就迅速离开了洛阳回到了江东,就算是之前司马遹再三挽留也挡不住他们回归之心。
不过寒门还是有一些人才的,比如早先楚王麾下长史公孙宏与舍人歧盛这两个人,可以说没有这两个人,楚王也不会短时间夺取朝廷大权。更不用说在赵王背后起决定作用的孙秀了,可以说是这位寒门大才一手将赵王推上了巅峰。
这一次司马遹同样捞到不少寒门大才,尤其是陶侃,让他高兴了许久,放下手中文件,他又拿起刚刚小邓子送来的册子。这上面是郑隐大师改革后灵宝教的各种规章制度,司马遹一条条仔细看下去。
①:教众神职从上到下包括天师、真人和道长;天师为最高领袖,目前由郑隐担任。而真人一般由有威信的信徒担任。平时各个教区的事务由多位真人组成的议事堂负责,而道长则是每个道观中最高负责人;②:施行简化宗教仪式,宣布《道德经》是信仰的唯一依据,平时道观要负责指导教众施行斋醮、礼拜等礼仪;这一点尤为司马遹看重,在他看来宗教礼仪不宜太繁杂,要不然普通教众不好直接参与,可又不能没有,否则的话无法加深徒众对本教的信仰。
③:大力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严禁一切浮华享乐的行为;④:将全国各地划分为数教区,各教区均由真人和教区的道长团体处理政务,同时为了限制他们的权力,每个教区还将增设一个由真人、道长和上层普通信徒组成的议会,负责监督各个真人、道长团体。
⑤:鼓励勤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