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第3/4 页)
深知淮南将士等待渡江南下已经等了近十年,为此当年他们都没有赶上北方胡汉大战,若朝廷真决定了和平接收江东,那受伤害最大的一定是淮南将士!
“爱卿莫急,且听朕把话说完。”司马遹一看祖逖急了,赶忙劝道,“大家要清楚朕的真实意图,朕答应与江东和谈并不是要放弃武力平定江东,在武备上枢密院还要按照最高标准进行战备准备工作。总参军署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一旦和平谈判出现波动,厢军要能立即顶上去。”
“陛下的意思是朝廷要两手准备?”首辅张宾询问道。
“嗯,就是要两手准备,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抓。和谈交给内阁负责,你们就好好跟江东谈,朕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江东必须全面接受朝廷的改造!绝不能出现太康年间的那种半独立形态,除此以外其他条件你们都可以和江东商量!”
司马遹的话音一落,王衍、羊玄之、裴危等世家大臣的心头上蒙上一层阴影,因为他们非常清楚江东世家绝不会允许朝廷插手江东,看来武力平定江东是不可避免了!
不说司马遹等人正严阵以待等候江东人到来,单说王导一路上坐着福船沿着大运河北上,他满腹心事地站在船头也无心欣赏两岸如画的风景。
“长史大人您没事吧?还在为和谈的事头疼么?”一名随从站在他身后看着紧皱眉头的王导关心道。
“本官没事!”王导淡淡地答道。
“大人您也别太担心了,不管怎么说您的叔父大人乃是当今圣上岳父,您的两个堂妹一个是正宫皇后娘娘,一个是备受皇帝宠爱的贵妃娘娘,只要他们当中有一个人为我们说句话,这事不就成了?”随从倒是一点也不担心。
王导苦笑了一下道:“要是真有这么简单就行了!”
司马睿派其北上同样也是看中了王导背景复杂这一点,他也想借助琅琊王氏在北地的影响力为江东争取到极为有利的条件。可惜所有人都很有信心,而王导本人却没有多少自信,这些年他没少研究司马遹,多少了解一点司马遹的性格,那绝对是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主!
而且当今皇帝司马遹年少登基,可谓少年得志,而且事事都是他自己拿的主意,是一个自主性很强的人,绝不会轻易受他人的影响。
“怎么?当今圣上难道还要乾纲独断不成?不是都说陛下常常虚言纳谏,有什么事都要和内阁大臣们商议,从不独断专行吗?”随从有些纳闷地问道。
“呵呵,是啊,这就是当今陛下的高明之处!”想到这儿王导也不禁钦佩不已,看起来司马遹很虚心,很乐意听从下面人的建议,但谁不知道内阁一直以来都是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
司马遹可比他的祖父司马炎要有主意的多,他可不想武帝那样耳根子软,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司马遹自小就很有自己的主意,当年他力主离开京师就说明了一切。碰上这样一个强势且意志坚定的皇帝,江东的未来堪忧!
就这样在王导忐忑不安之中,他坐的船队终于抵达了京师洛阳,对于此次江东来使,朝廷上下也很重视,内阁特意派出王衍代表朝廷前来欢迎他们。
第二百九十章 王导北上(续)
“叔父大人安好,侄儿给您问安了!”王导一看到王衍亲自来迎接自己,赶紧远远地紧走几步,扑通一声跪倒在王衍面前,大礼问安。
“哎,贤侄你这是干啥?赶紧起来,赶紧起来!”王衍一看如此赶紧上前将王导搀起来,他望着对方若隐若现的丝丝白发,不由得感慨道:“唉,贤侄这些年受苦了!”
要知道王导才三十六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可是整个人看起来却疲惫不堪,显得还没有王衍的精气神足。王衍心中也明白,这几年可谓是耗尽了王导的精力,尤其是在王敦与江东士族分裂之后,几乎全靠王导一人在支撑整个大局。
可以这么说,江东司马睿手下少了任何一个人都行,就是不能少了王导。他是整个江东的润滑剂,不但司马睿对其信任有加,委以重任,就连和王敦不和的江东本地士族也只相信王导,而不愿跟其堂兄王敦交往。
同样,身在建康遥控吴郡的王敦同样相信,只要有自己的堂弟在吴郡坐镇,晋王府的事情就脱离不了他的掌控。
就这样王导一直充当江东各个势力之间的缓冲,每天不是安抚这个就是拉拉那个,怎能不心力憔悴?
“谢谢叔父关心,这次侄儿恐怕要麻烦叔父大人。”王导虽然神色间有些黯然,但头脑还十分清晰,他很清楚此来的目的,也明白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