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1/4 页)
“爱卿,发生了什么大事?”司马遹一进嘉德殿就问道。
“陛下,上党前线发回消息称,襄垣的守军抵不住我军的压力,终于向我军投降了!”张宾一脸兴奋的说道。
“什么?上党匈奴人投降了?他们可有近四万人啊?怎么这么容易就投降了?之前不是还叫嚣着要让城内的汉人给他们陪葬吗?”司马遹有些不敢相信的说道。
他发出了报复性屠杀的旨意后,本没打算刘聪屈服,毕竟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屠夫,刘聪应该没有那么弱。甚至他都做好了牺牲襄垣城内几万汉人的打算,如今出乎他预料的是,刘聪竟然投降了。
“呵呵,陛下发出的屠胡令起效了,据前线将士回报,自从我军开始公开屠杀胡人之后,总共有近十万汉人百姓成功脱离了胡人的控制。据说某些曾经残害过汉人的胡人正寻思着逃亡大漠去呢!”
“哼!对付胡人你不能给对方将仁义,我们必须用手中的枪和战刀将对方杀服杀怕,这样他们才会按照我们的意愿来改造。最近朝中大臣对此没有非议吗?”司马遹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没人对此提出异议。
张宾偷偷白了皇帝一眼,心道:“你都大开杀戒了,谁敢有异议啊,万一被朝廷安个里通胡人的罪名岂不自找倒霉。”
随着近十年来胡人不断肆虐大晋,胡汉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必须有一方彻底倒下屈服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幸好司马遹的到来让汉人的实力提升了一大截,否则以胡汉之间接近一比二的人口比例,他绝不可能像现在这么容易的收拾北方的胡人。
“爱卿,此次上党大战,朝廷共消灭了近十万胡人,实在是大涨了我大晋帝国的威风。孟孙,你马上让内阁开动宣传机器,务必让这个消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遍大晋南北。”司马遹兴奋地告诉张宾,大战初战告捷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高兴的。
司马遹非常高兴,开战以来,虽然他一直充满必胜的信念,但底下的百姓却不这么想,晋人生怕己方会战败,想想也是,数十万胡人挥军南下,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如今一战歼灭十万匈奴人,绝对给帝国的光大庶民们一个惊喜。
“是,陛下!”张宾答道。
商议之后,张宾立刻行动了起来。得到消息的各大报社开始加紧排版,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加印的报纸送到每个帝国子民的手中。一个时辰之后,具有大晋特色的大量的报童开始在街上叫卖:“号外!号外!大晋厢军在并州上党大胜匈奴人,数万匈奴人战败投降,共歼敌十余万!”
顿时,整个大晋都被引爆了,洛阳城内,街上的行人们,纷纷围住报童购买报纸。而晚了一点,没有买到的,也纷纷听别人念报。得知大晋军队在并州打了个大胜仗之后,整个大晋都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不少人都暗暗松了一口气,他们终于可以完全放下心来,再也不用担心胡人南下了。更多的读书人认为,打败胡人之后,大晋中兴终于指日可待!不少百姓都忍不住对着皇城叩首,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二百四十六章 长城血战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也许有的人会说,汉民族过于依赖长城防线,乃是被动防御的表现。他们却不知道,在冷兵器时代,在北方草原民族占据兵种上优势的情况下,长城防御体系的军事作用是卓有成效的。
秦时,“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汉武帝时,“建塞徼、起亭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
“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的赵武灵王正是以“变俗胡服,习骑射”而著称于世的政治家。
事实上,秦皇汉武,包括明初,华夏人无不是在主动出击、军事上取得压倒优势时修建长城的。这说明,修筑长城既是一种积极防御,又是积蓄力量、继续进取的谋略。
汉末以来,北方胡人乘中原战乱,越过秦蒙恬所筑长城,复与华夏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界。由于这条长城年久失修,北方守军稀少,因此,强大的北方胡人不断进入长城以内掳掠,一直深入到代谷、太原、西河、上郡、北地等郡。
当年司马遹入关中之后,先后收复了上郡、北地郡,加强了北方一线的防御。不过鲜卑人依旧占据着阴山以南大片土地。在实力不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