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3/4 页)
或者河北的时候,匈奴人或许不敢过来骚扰,一旦晋军要南下或者攻伐西北,难保匈奴人不会得空图谋洛阳。
“陛下,非是臣不愿意与羌人和平相处,实在是他们欺人太甚。羌族仗着人多势众屡屡欺凌臣的部落,外臣不过是奋起反击罢了!”
眼下还不是跟大晋翻脸的时候,因此吐谷浑只好信口雌黄,企图蒙混过关。他却不知司马遹并没有真想和对方翻脸,他只是敲打一下对方而已。他本身倒是希望能通过吐谷浑之手对西北的羌族进行一番整顿,为将来朝廷经略青藏高原打下基础。
“唉,朕也知道你们的日子不好过,这样吧,下去后你去理番司找裴嶷大人,让他卖给你们一些便宜的武器装备,也算朕还了当初你们的救援之情。另外,朕再给你加顶护羌校尉的头衔,这样你就可以对不服朝廷管教的羌族进行名正言顺的讨伐!”
“啊!谢陛下大恩!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
吐谷浑闻言大喜,没想到转眼间又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今天他的小心脏可没少受刺激!
不过总体来说,他已经完成了此行的目的,既得到了大晋的承认,又得到一批武器装备,现在谁不知大晋的武器锋利无比!有了这批武器,吐谷浑的实力将会更上一层楼,也将加快吐谷浑统一青海草原的步伐。
司马遹看着兴奋无比的吐谷浑当然清楚对方心底在想什么,但他并没点破对方的小心思。虽然这样做加强了吐谷浑的实力,但也可以通过对方打击西北羌人。分布在西北青海高原上的野生羌人非常彪悍,而且部落众多,他们经常骚扰凉州地区。
第一百九十七章 淮南王青岛见闻(上)
当洪武二年的财政预算会议结束之后,朝廷上下逐渐进入兴奋状态,内阁甚至行文要求各地大力支持工厂、工程建设,当内阁承担起国家日常管理工作时,身为皇帝的司马遹就省去了很多心力。
而且张宾、杜锡、江统三人跟随他日久,深得司马遹指导思想的心得,再加上底层出自新学士子的支持,全国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规。
而传统世家大族虽然对某些经济的运转管理上不熟悉,但他们从司马遹身上学会了放权。他们从各地新学当中聘请一些士子帮他们管理工厂,接着就把厂子丢给厂长去管理,然后下一个指标下去,你得完成这个指标,其他我就不管了。
此时,洪武二年秋收又快要到了,司马遹也没太大的心思放在其他建设上,眼下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秋收工作上。
9月6日,司马遹让内阁抽调部分精干力量分赴各地指导秋收工作,同时司马遹在太极殿召开了内阁行政会议,要求各州各郡的行政人员抓好秋收工作。
此时司马遹方面的发展虽说看起来很快速,但实际上他的实力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发展,就工业上来说,基础工业根本没有建设完全。或者说晋朝这还称不上是工业,仅仅是大手工业而已。
当前晋朝改变最大的就是基础设施,关中的道路就不说了,单单中原各郡的道路今年年底之内基本上能够畅通。
现在朝廷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可谓是进退维谷,限于财政方面的问题。朝廷既想保持对军事方面的大投入,又不想因此耽搁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在制定政策方面有点犹豫。但想想近在咫尺的威胁,觉得军事建设方面兵不抓紧重视又不行。
最后,经过多方讨论研究,朝廷上下才算是统一了思想,决定在保证现有军事力量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继续改善民生。
司马遹登基后,朝廷上下推行的是农工商并举的政策。商业的繁荣对交通设施要求很高。为了加快各地道路建设,司马遹决定从皇家内库拿出两百万贯投入基础建设上。这样一来今年就够修好多条路了。
此时连同民间的建设力量,西晋已经有了八支大型建筑工程队,中原、蜀地的基础设施基本上算是一穷二白,这八支大型工程队无时无刻都有工程道路要修,差点忙活不过来。
不过对于司马遹本人来说,目前他最看重的不是道路的问题。而是港口的问题。
9月底,经过一年半时间的扩建,青岛港正式建成启用。青岛港是个优良的深水港口,是北方贸易的中心港口,大晋与倭国、三韩等地的贸易都是在此地交易完成的。前往海外的远洋船队多数也是从此地出发。
司马遹有时候也曾幻想过搞什么集装箱码头,但考虑到现实方面的技术条件。这东西貌似根本建不了。既然集装箱码头没有建造的前提条件,司马遹只能建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