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2/4 页)
郎。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继位后,升任他为平州别驾。前燕景昭帝慕容俊称帝后,皇甫真入宫任典书令。后来跟随慕容评进攻并夺取了邺都。皇甫真不拿任何财物,只是体恤别人。收图书典籍而已。慕容俊临终前,皇甫真与慕容恪等人受托为顾命大臣现在的咸阳城己经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紧靠渭水的城南已经完全成了一个大兵工场了。按照司马遹当初的规划这里被重新整理了一下,分成了十六里:分别规划为冶炼、锻造、弓弩、箭矢、车辆、石炮、床弩、木工等十六区。
渭水被从新设的西临水门中开渠引入城中,弯弯曲曲地绕着城西、城南、城东行进形成天工渠提供给工场使用,并在水渠落差稍大的地方设一个水车为工场中的行车、鼓风机、简易车床提供动力。
城西分十里是民用工场,汇集有棉、麻、丝纺织场、羊毛呢绒场、铸造场、木器场等;城东分六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全是造纸场和印刷场。
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达。大大促进了大晋报馆业的发展。光是闻名全国的报纸就不下十几种,其中有专门刊登军事消息的《大晋军人时事》;有传达朝廷政事政令的《大晋政事邸报》;有采访民情风俗的《洛阳时报》,这份左思创办的报馆,以采集各地时事、评论各地要案、抨击各种弊端、连载各长篇故事而颇受普通百姓们地喜欢,也是各地“说书人”必备之品;最近还有一份有理市司主官出版地《市商日报》也颇受欢迎,在这上面全是每半月或每一月各地货品的价格,还有关税署定时公布的各种货品关税。因此颇受商贾们的喜欢。
在左思入住学部之后,立即创办了学部主管下的一份专业报纸——《大晋提学报》。这份报纸完全走阳春白雪路线,是文人墨客们最为追捧的报纸,再加上由王衍、左思、欧阳健等名士担任主笔,更是引得天下读书人追捧。
除了这些介绍俗物方面的报纸外,唯一一份获得出版资格的宗教报纸——《天尊启示录》也颇受各地信徒的喜爱。虽然其他如佛教、道教其他门派也想发行报纸。但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获得新闻署的通过。
在咸阳城北大部分则是居住着各工场的工匠和他们的家眷,由于司马遹治下执行的是四民平等的政策,工匠的地位被大大提高,再加上工匠的收入也非常可观,使得每年报考墨家学院、鲁公学院的学生非常多。
在整个咸阳城内就住着近万人工匠。加上他们的家眷,再加上其他一些人。整个咸阳城内足有近六万人。为了保护这里的安全和治安,雍州刺史府在咸阳城外东西各驻扎一厢步军,北边二十里外的地方还驻扎着一厢骑兵,戒备森严地拱卫着咸阳城,而城里工匠中更是密布军情署、情报署的细作探子密切注视着可能出现的奸细。
在咸阳停留两日后,司马遹离开这座可以说是在此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工业中心,开始向长安东北的霸城行去。
霸城也是长安的卫星城之一,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可能只是一座普通的城池,但是对于厢军上下将士来说却是如雷贯耳,因为霸城城北有厢军军官最高学府-长安陆军军官学堂,厢军、府兵中所有的军官都是从这里毕业的,这里是无数热血青年心中的圣殿。
在这座军官的摇篮中,司马遹看到了正在这里进修的张方。自从当年投降之后,张方很是颓废了一段时间,对于张方这种心高气傲的人,失败就意味着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好在经过一番时间的调整后,尤其是在看过了各地的厢军表现后,张方认识到他的失败非战之罪。
在司马遹登基之后,张方就向朝廷提出要到霸城进修的打算,对此司马遹表示甚为赞同。对于张方,他还是很欣赏的,但是张方为人太过跋扈,再加上治军不严,麾下多为野兽。若不对其培训一番,司马遹还真不敢对其大用。
“张都尉,在这儿过的还行吗?”
“启奏陛下,来到这里,臣才知道以前是有多么的坐井观天。这段时间,臣学到了很多东西,唉,现在才知道就算当初叛军没有内讧,陛下也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由双方的实力决定的!”
此时的张方早没了之前那种浮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稳。看到这种情况,司马遹心中窃喜,仿佛又看到一颗将星冉冉升起。
城南有长安武备学堂是朝廷培训士官的学校,而在城东还有一座长安大学堂。这座大学堂现在已经是名闻全国的著名学府,众多名士高人都以曾在这里讲过学或者受其聘请为荣。
除了卫星城外,长安城本身的扩建也很引入瞩目,甚至很多人都说朝廷打算将都城迁到关中长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