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页)
然后联系陈叔,对方听了他的意思后,直接从村里赶了上来。
“昨天已经听说苏叶坤把农庄租给一个年轻人,我作为陈村的村长,本该上来问候一下的,但因事情耽搁,李老板不要见怪。”陈叔一个六十几岁的老人,但长期耕作,身体还很健朗,手里还拿着一根竹子做的水烟斗。
“陈叔客气了,是我上门看望您才对,是我的疏忽。”李境忙赔不是。
客套几句,李境才说回请人帮忙的事情:“陈叔,我想请十个工人帮忙种植稻树,就是水库下你们村那一百亩地,不知道工钱怎么算?”
“稻树是什么?”陈叔懵了一下。
“是一种新发现的水稻品种,但有点像果树。”李境简单介绍。
“果树一样的水稻?”陈叔莫名其妙,这他听都没听说过。吧唧了口水烟斗后,微微皱眉看着李境道:“李老板,虽然承包合同注明的是农作物,但我们跟苏叶坤有过口头协议,只能耕种普通的水稻。如果要种植类似果树的作物,你需要承诺日后不再种植的话要将农田复原,挖走树根,可不能影响以后百姓的耕种。”
“这个是自然的。”李境也觉得合理,一些承包田地的人跑路后,给百姓留下个烂摊子,会影响耕种。
“苏叶坤那交有一年的押金,现在我也不向你要,但你最好跟他商量一下,免得日后发生纠纷。”陈叔提醒。
“行,待会我会跟苏老板商量。”李境点头。
陈叔才舒缓了眉头,终于说起请人干活的事:“现在请人帮忙的工钱是每天每人100块钱,至少包中午饭,但也有些大方的老板会包上晚饭,这随心意。如果不包午饭的话,村民各回自家吃,但工钱也要高些,一天是120块钱,另外工头一天200块,每天工作八个小时。”
李境无语凝噎,他在环保局工作的时候,工资也才两千多而已,廉城这个城市工资普遍不高。但他也知道陈叔并没诓他,如果是本地的老板,倒不用开这个工钱,但他毕竟是外地来的,陈叔这个要价也算行情。
李境想了想道:“行,那麻烦陈叔帮忙找人,后天早上开始干活,每人每天开120吧!让村民回自家吃,我一个人也难照料伙食。”
“李老板请放心,我一定能给你请到工人。哦,对了,李老板记得准备一些饮用水,矿泉水饮料白开水都行,这天大热天没水可没法工作。”陈叔最后交代。
送走陈叔后,李境自己合计了一下,要把这一百亩大树水稻种下,就算再节省也至少需要支出一万六千元。
自己的银行存款有一万三千多,加上苏叶坤结的五千,把大树水稻种下后估计已经所剩无几。
“得想办法弄些钱。”李境沉吟。
但眼下更迫在眉睫的是大树水稻的秧苗,别等把田地打好后,工人也请来的时候,却没秧苗可种,那时损失就更大。
改成移植大树水稻苗后,效率果然有所提升。加上这片稻树林下秧苗密集,不足一个下午的时间,李境得到树苗差不多五千株,能种近三十亩地。
就是回到农庄的时候,全身泥泞,手脚也累得发抖。毕竟不是长期农耕的人,这么大的工作量还是有些吃力的,也好在服下石树异果后身体素质得到一次提高,否则根本坚持不住。
。
。
第23章 地笼丰收
承包土地养殖种植,但凡跟农业扯上关系,绝非悠闲的事,除非当个甩手掌柜。但李境没有这个资本,而且石树世界的劳作都只能他亲自来做。
不过李境非常享受这个过程,不但心灵上的满足,把身上的汗水挥发后那种舒坦真让他享受。
这不,洗了澡换下泥泞的衣物后,李境就悠然的来到水库钓场,才发现除了刘乐之外,蒋老居然也来了,忙上前去打招呼:“蒋老,您也来了!”
“李境,听刘乐说你已经开始种种植新类型水稻?”蒋老问,他对这个挺上心的,实在是对那米饭念念不忘。
“明早就耙田,后天开始种植。”李境回答。
“那再有两三个月就能吃上新米,得用心耕种。”蒋老不忘叮嘱。
“等收割后,一定给蒋老留些。”李境笑道。
蒋老欣慰而笑,他就等李境这话。看了一眼一点动静都没有的浮漂,又对李境问:“前天鱼头汤那鱼,不是这水库钓的吧?那鱼不一般,需要很好的自然环境才能长成这样。而且对身体很有好处,当晚浑身舒畅,睡得也好,这两天胃口都不错,就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