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页)
Shirley杨说:“我父亲和陈教授是多年的好友,他们年轻时是同学,都很痴迷西域古文化,四八年,我父亲和家里人去了美国,文革之后,他才再次回到中国,他在美国的时候,曾经买下了一批文物,都是十九世纪早期,欧洲探险家们在新疆沙漠里发掘出来的珍贵文物,那些欧洲探险家曾在尼雅绿洲附近发现了一处古城遗迹,据考证遗迹和文物都是汉代的,由一些线索上推测,那里很可能就是西域三十六国中最强盛的精绝国的遗迹,而我父亲和陈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推断尼雅遗迹,只不过是精绝国的一个附属城市,真正的精绝主城应该在尼雅的北面,兹独暗河的下游,我父亲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亲自找到精绝古城的遗迹,才冒险组织探险队进入沙漠的。他一生都被精绝的鬼洞文化所深深吸引,关于这个曾经无比辉煌的古城,现存的记载并不多。精绝国是当时西域各小国联盟的首领,那些小国家,其实现在看只不过是一些贸易线路上,自然形成的大小不一的若干城市,一个小城也以一国自居,而这些小国中最强大的,就是精绝,精绝人以鬼洞族为主,还混杂了其他少数民族,精绝国最后一任女王死亡之后,这个城市就在沙海中消失了,是毁于自然灾难,还是毁于战争,都无从得知,就象是这个国家根本不曾存在过一样,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有一位英国探险家,他带领探险队进入塔克拉玛干探险,最后只有他一个人活着走了出来,他的神智已经彻底不丧失了,但是相机里的几张照片和日记本,却证实了精绝古城的存在。
后来也有人曾经想按这条线索去寻找,可是随后就爆发了二战,直到最近这三四年,各个探险队才有机会进入沙漠寻找宝藏和遗迹。
Shirley杨取出一个小包给我看,我接过来打开,里面是一张发黄的黑白老照片,和一本写满英文的古旧日记薄,照片的画面非常模糊,隐隐约约还可以辨别出来,照片拍摄到的是一座在沙漠中的城市,中间立着一座塔,细节上几乎都看不清楚。
我问Shirley杨这难道就是……,Shirley杨说道:“是的,这是我父亲从英国买回来的,这就是那位曾经亲自到过精绝古城的探险家,华特先生的日记和照片,这也给了我们一些线索,不过日记中只写到他们在兹独暗河的下游,见到一座庞大的古城,准备早上进去探险,之后就没有了,不知道他们在古城遗迹中遇到了什么事情,最后仅剩一个神智失常的人幸存了下来。”
我跟她聊着聊着,无意中发现,在被屋中汽灯照亮的墙角处,那座被挖出来一个大脑袋的巨瞳石人像,它的眼睛好象动了一下,我一天两夜没合眼了,莫非看花了眼不成?
正文 第二十二章 西夜古城遗迹
沙海魔巢 8
自从中午遭遇到猛烈的黑沙暴,我们追着白骆驼,闯进了这沙海中无名小城的废墟,我就觉得这座破城从里到外,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看不清那面纱下是不是隐藏着危险,所以我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大家都休息了,我也不敢稍有懈怠。
突然见到石像的眼睛动了一下,虽然离得稍远,屋内灯光又暗,我还是相信自己的眼睛不会看错,于是我站起身来,走到墙边巨瞳石人像旁查看。
挂在房梁上的汽灯,被灌进破屋里的狂风吹得摇晃不定,光线闪烁,映得破屋中忽明忽暗,漆黑的石人像好似一个被活埋的死人,只露出头部,下面全埋在黄沙之中。
走到近处一看,原来在石人的眼睛上,趴着一只大蚂蚁,有一个指关节那么大,身体乌黑,尾巴呈血红色,被汽灯的光线一晃,就闪出一丝微弱的光芒,从远处看,就如同石人的眼睛在闪光。
我见只是只蚂蚁,就顺手一弹,把它弹到地上,踏上一脚,耳中只听嘎吧一声轻响,踩了个稀烂,稍稍觉得古怪的是,这只大蚂蚁的身体比起普通蚂蚁可硬得多了。
我看了看四周,破屋里到处透风,不知道这只蚂蚁是从哪爬进来的,Shirley杨走过来问我怎么回事,我说没什么,就是有只蚂蚁,让我踩死了。
我把正在熟睡的胖子叫醒,让他去放哨,随后往火堆里添了些固体燃料,让火烧得旺一些,把汽灯熄了,便钻进睡袋睡觉。
身体疲倦,很快就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上午九点多,外边的沙暴刮了整整一夜,兀自未停,只是比起先前的风力小了很多,这场魔鬼般的沙暴终于要结束了。
古城遗迹又有一大截陷入了黄沙,露出地面的部分已经不多了,再有两次这么大的风沙,恐怕这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