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页)
百多万两的亏空,别说是银子了,就是在山里去捡石头,也得花上不少的时间!心有余悸的说道:“赵大人,帮我看看,库房中还有可以动用的银子没有?”
见杨万山满脸的希冀,赵晋苦笑道:“有,杨大人!”
果然杨万山脸色稍微好转一些,问道:“大概还有多少?”
“一千两!”
“什么?”杨万山一声惊叫,顿时晕翻了过去!
众人一惊,连忙围了上来,却听牛子章说道:“大家让开,大人晕倒了,乃是大脑供氧不足,大家围上去,不仅没有什么效果,而且还会误了事!”
赵晋这才想起,说道:“是的,大家还是让开吧!”又转过头来,“牛兄,过来帮忙!”
牛子章点点头,抽身过来,两人忙乎了一阵之后,才将杨万山救醒过来,见众人一脸关切的看着自己,杨万山心头一暖,摆摆手说道:“诸位还是请回吧,在这里忙活了整整一天了,好好休息一下,这一百多万两银子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补得上的!诸位杨万山多谢大家了!”
此时的杨万山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两个眸子中,流露出无奈的神色,众人见状,一时之间,也不知道怎么安慰才好,赵晋将杨万山扶了起来,对着众人说道:“诸位,我们还是散去吧!至于办法,总是有的!”
众人点点头,拍拍杨万山的肩膀,表示出了极大的无奈和同情。
赵晋将众人送出扬州府,正要返回去,可是转念一想,这样回去,倒不如不回去,现在杨万山需要的是安静,而不是安慰,叫上李代和牛子章,说道:“两位大哥,这是要去哪里?”
两人奇怪的看着赵晋,说道:“我们自然是要回枢密院铁骑大营了,怎么赵兄弟找我们有事情?”李代说道。
“呵呵,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听说城西开了一家川菜馆叫做天香楼,赵某人离开家乡已经多时,不免对家乡的菜肴有些想念了,今日大家难得碰到一起,不如小弟做东,请两位大哥尝尝我们巴蜀的美味?”赵晋道。
牛子章和李代都是聪明人,怎么会不知道赵晋的意思,点点头,齐声道:“既然这样,我两人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三人同行,慢悠悠的在大街上行走,虽然表面上有说有笑的,但是大家都看得出来,各自的眼中,都藏着极为复杂的思考,扬州府如此巨大的亏空,杨万山一个人是背不下来的,再者,经过之前的一系列事情,在外人看来,这几个人早已经形成了一个小集团,而杨万山的倒台将意味着众人也将陷入极大的麻烦之中,何况,赵晋并不想让杨万山背这个黑锅!赵晋对众人有恩,加之圣眷正浓,于公于私,大家都没有得罪赵晋的必要,所以现在大家是绑在一条线上的蚱蜢,来也赖不掉。
路过城中心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阵欢呼生,让正在沉思中的赵晋不由jing神一震,不由问道:“两位大哥,今日可有什么节日?”
两人一愣,这个问题真是有些古怪啊,迷惑的说道:“嗯!今天没有什么节日啊!”
“那为何那边传来阵阵的欢呼声?”赵晋大手一挥,指向了大街边上一座很大的建筑物说道。
李代一看,顿时便笑了,嘿嘿道:“赵兄弟真不知道这个是么东西?”
“不知道!”赵晋也是丈二金刚的,完全不着就里。
“赵兄弟你仔细瞧瞧那门楣上面写着什么?”李代道。
赵晋定神一看,却见那高大的门楣上赫然写着几个鎏金大字“扬州蹴鞠馆”赵晋顿时便明白是怎么回事,在自己的前世,蹴鞠,又叫做足球!说道这个,赵晋可就熟悉得很了!
“蹴鞠”一词,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
蹴鞠流传了两千三百多年,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和”与“中庸”,多数情况下的社会文化心理是重“文治”而轻“武功”。人们推崇谦谦君子的温文尔雅,鄙薄孔武之士的争强好胜。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蹴鞠由对抗性比赛逐步演变为表演性竞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