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2/4 页)
安国律例,正二品禁军副统领,会被赐予十万兵权。
然而,为避免冷墨因为兵权过多而造反,所以秦奕风并未将军令牌立刻赐给冷墨,而是顶住言官们的施压,声称秦安国的兵权都已分配到各王爷和重臣手中,目前暂时没有多余的兵权分给冷墨;再说冷墨身为君清婉的贴身侍卫,平日并不在秦安国的兵营里,所以也没有必要急着得到兵权。
秦奕风这番话滴水不漏,冷墨虽然愤怒但也无可奈何,为得到那十万兵权,冷墨私下里找到夏太后,向夏太后诉苦。
由于冷墨之前的种种表现过于出色,智勇双全、霸气侧漏,所以夏太后对冷墨的好感度,那是蹭蹭蹭地成倍增长。
虽然秦奕风曾告诉夏太后,冷墨是白清远,但夏太后根本不以为然。
在夏太后看来,冷墨是否夺走君子衿的皇位,跟她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她只希望秦奕风能平平安安、稳坐江山!
如今,夏太后认为,冷墨识破云隐主持的阴谋、使秦奕风免于被雷劈死,又帮助秦奕风保住皇位,如果秦奕风执意不肯将兵权交给冷墨,那未免太说不过去,显得秦奕风不懂知恩图报,一定会让朝臣们和百姓们寒心,让秦奕风大失民心!
于是,夏太后强烈要求秦奕风将军令牌赐给冷墨,但是,秦奕风不愿意听夏太后的话,反而一意孤行。
不过,虽然没有把军令牌给冷墨,但是为安抚冷墨,秦奕风便询问他,是否愿意与自己结为异姓兄弟,从今以后,有福共享,有难同当。
秦奕风声称,为报答冷墨的救命之恩,也为感谢冷墨替自己守住江山,自己今后不会再逼迫冷墨与君清婉和离,愿意与冷墨一辈子兄弟共妻。
对于秦奕风抛过来的橄榄枝,冷墨自然是求之不得,因为他觉得秦奕风虽然年龄小,但居然能够在九龙夺嫡中杀出一条血路、最终登上皇位,可谓是相当有魄力;最重要的是,冷墨需要借助秦安国的兵权来复辟金陵国,所以,冷墨当即与秦奕风滴血结义,结拜为异姓兄弟。
与秦奕风结拜之后,冷墨就继续到夏太后面前诉苦,希望夏太后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夏太后本来就很欣赏冷墨,如今见他如此苦闷,又想到他是白清远,心中不由大为同情,有心助他复国。
左思右想,夏太后便设了一次酒宴,邀请手握兵权的高阶武将们赴宴,并在酒宴中循循善诱,来了个杯酒释兵权,恳求高阶武将们各自交出五千或一万兵权,转让给冷墨。
武将们对冷墨在齐国的种种英勇事迹早有耳闻,再加上不久前冷墨巧用火牛阵平定明宣王的叛乱,早已在秦安*营中树立起极大的威信,武将们都对冷墨敬佩不已,更何况五千或一万兵权也不算多,所以武将们纷纷答应夏太后的请求,各自让出兵权,硬是凑够了十万兵权,将军令牌交到冷墨手中。
当冷墨接手军令牌时,夏太后就乘机提出,恳求冷墨今后以兄长的身份,继续保护秦奕风,替秦奕风守护江山,不要跟秦奕风斤斤计较。
冷墨既然得到兵权,当然是见好就收,一口答应夏太后的要求。
翌日,当秦奕风得知冷墨竟然得到十万兵权时,顿时怒气冲天,当即找到夏太后,跟夏太后发生争执。
母子俩各执己见,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夏太后气得昏倒过去,卧床不起,秦奕风无奈之下,只得妥协。
之后的半个月里,秦奕风和冷墨开始切磋武艺,就像原著中叙述的那样,秦奕风的箭术和马术不如冷墨,但冷墨的剑术和飞刀比不过秦奕风,因而他们俩不分伯仲,彼此惺惺相惜,再加上年龄相仿、志趣相投,他们俩顿时相见恨晚,几天之内就打得火热,变得形影不离。
至此,尽管秦奕风知道冷墨是白清远,但仍然忍不住对他产生好感,不知不觉中就改变了对他的称呼,从直呼冷墨的名字,变为一口一个“冷大哥”,喊得那叫一个亲热;冷墨也不再称秦奕风为“秦安王”,而是亲昵地称他为“奕风”。
又过了半个月,秦安国的叛乱彻底平定下来,冷墨带着秦安国的军令牌凯旋而归,回到齐国。
秦奕风依依不舍,亲自送行,一路把冷墨从秦安国送回来。
可想而知,当君清婉听说冷墨得到10万兵权、目前总共有40万兵权后;当君清婉听说冷墨和秦奕风就像原著中一样,结拜为异姓兄弟后,她几乎要崩溃了。
现在,再看到冷墨和秦奕风勾肩搭背地出现她面前,俨然一派兄友弟恭的和睦场面,君清婉立刻两眼翻白,气得直接昏死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