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页)
传言,太子周承熙为了博绝代佳人一笑,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全力清除大周地妓馆。
不久,主角身份经青黛楼老鸨暴料,仍太子府的良娣,此女旧袭上官府,昔年有聪慧冠绝大周之称。
人们恍然大悟,这个引发未来皇帝冲冠一怒地红颜祸水,原来就是那个上官敏华:真是不守妇道啊,哪个正经人家女子上香会上到青溪半里桥去哦。
这女子的名声越传越糟,又有另一种声音出来,说上官敏华是去抓奸。人人都说,她深爱太子周承熙不可自拔,又因她父母死得早,没有家教,不惜以身犯险,亲入妓寮,只为把太子从妓女身上的心抢回来。
因此,她被人们称作大周绝不能娶的可怜女人。
在荡妇与妒妇之间,选后者总好过前者人人唾弃,“流芳千古”。
所以,知情人均选择沉默。
大周流言四起,人心又惶惶,到处都充斥着太子断人子孙的刀,皇帝再也坐不住。新策坚持了八个月左右,皇帝下旨太子回府养身子,另命二皇子主管推行新策。
三更;票票一张也不能少
第097章〖谋逆〗
正德二十四年末,还有两月便是新春,家家忙着置办年货,闹闹火火好过年。
因为新策受到朝中上下的诽议,皇帝命太子留在太子府养伤,无事不必入宫,早朝也免。
一旨形同废诏,年关将近,太子府门前冷落鞍马息,府内乌云笼罩,万雷奔腾,府里的人三魂丢二魄,万分羡慕服侍一心院主子的侍从们。上官敏华如往常般度日,偶尔弹弹曲子,逍遥自如得让人眼红,院外墙角被扒断的木栅便是实证。如意如实地向她描述周承熙在院外愤慨咬牙的模样,还问什么时候收网。
她摇摇扇子,轻轻吐露道:“等。”
这晚,上官敏华又在院子奏不伦不类的《十面埋伏》,吕明望捧着一把胡琴走进来,跟她说,十面埋伏一曲最宜用北漠漠的乐器弹奏。
上官敏华按住琴弦,看了一眼那把未经改良的琵琶前身,微微笑道:“这是何物?从未见过,如何奏曲?”
吕明望松了一口气,道:“此物名,驻马滩大捷时,太子爷曾奏此曲鼓舞士气。”
他眼巴巴地看着上官敏华,等着她把话接下去。上官敏华心中好笑,从善如流地接道:“我有这个耳福吗?”
吕明望忙点头,道:“有的,属下马上去请太子爷。”
周承熙早已候在院外,其实今夜听曲是虚,求教解惑才是真。上官敏华偏做不知情样,请他奏曲以飨。周承熙叫左右退下,臭着脸抱琴而弹。于高处草草收音。
上官敏华倒有些意犹未尽,因为十面埋伏一曲,由这个胸中自有杀伐果断之气的野心家奏来。肃杀琴音中隐隐藏有金戈铁马,当真是让人身临其境。好似西楚霸王被困垓下,情势已然危急到毫无退路。
她想开口赞几句,周承熙憋着气,拦住她未出口的话,道:“闲话少说。”
“太子爷又想听些什么?”
这句话就让周承熙几近暴怒。他狠狠地捏着拳头,没有暴跳如雷,任凭关骨节发出喀啦的声响,他深吸几口气,压低声音,问道:“我要知道新策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别说你不知道!”
上官敏华眉尖挑起,道:“我确是不知,早和你说过,我不会未卜先知。”
周承熙猛地站起来。故态复萌,一把揪起对方,鼻尖对鼻尖。眼芒对眼芒,恶声恶气地说道:“我就不信你不知道!我告诉你。有本事就藏好你地爪子。别让我瞧见!”
说罢,把上官敏华甩进藤椅里。扔给她一本折子,他自己走回原位,冷冰冰地盯着她的手。
上官敏华打开折子,不出所料,正是被朝野内外诽议的农事新策十条。十策中地禁令如禁狎妓,禁蓄奴等她很熟,因为它们就是任良娣从她书案上拿走的上疏,也是她准备好让人上钩地东西。
但,周承熙的折子上写的农事新策十条,显然经过扩展,他们结合大周实际情况,加入了更多的内容,比如在农令时节,禁止官府或者地主豪绅征用工匠;禁止妓院堵场等场所开设,鼓励所有人都种地,为农民减免赋税;为了更多人去开垦荒地,还出台奖励细则。
有些地方不可避免地触及到大地主大富豪的利益,比如按地按财缴税;不合理地也有,这新策十条细化到去无聊地规定男子娶妻的数目;最不为人接受的便是私逛青楼者,处腐刑。
虽说重典之下才有威严,但逛妓院就处腐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