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2/4 页)
的小木船,朝着防汛大军所在地赶去……
1954年,夏菊花随杂技团赴朝鲜演出,慰问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杂技团在露天广场演出,那天正刮着大风,不凑巧的是,她感冒了,团长出于对她的关心,临时决定取消《柔术咬花》这个节目。夏菊花知道后,说:“不行,不行,我来就是要演出的,怎么能因这点小困难而退却呢?”与此同时,看演出的志愿军听说因风大怕影响表演效果而临时取消了《柔术咬花》,都觉得特别遗憾,一致要求看咬花表演。
演出快结束时,风微微小了,夏菊花的《柔术咬花》亮相了,表演顺利地进行着。老天也真会捉弄人,演到最后一个关键动作———咬花时,风势突然变猛。她只得重新演这个动作,台下的志愿军战士不停地欢呼,说特别喜欢这个节目。
夏菊花:菊傲群芳夏若春(8)
1960年,夏菊花把柔术与顶碗结合起来,第一次用脚顶碗。1963年她表演的双腿抬过后背,双脚夹住顶在头顶的碗向前伸出的动作震惊了观众。20年后,1983年12月,在摩纳哥第九届国际马戏比赛,来自中国武汉杂技团的青年演员、夏菊花的弟子李莉萍仰卧在圆台桌上,随着悠扬的乐曲,左脚托举起一摞彩绘瓷碗,轻抬臀部,连续做着旋转360度的滚翻动作,在旋转速度极快、弧度极大的高难动作中,那一摞瓷碗却仿佛贴在她的脚掌一样,使物我一体,令四座惊起。她荣获“金小丑奖”,揭开了中国杂技在蒙特卡洛赛场取得胜利的第一页。李莉萍是第四代顶碗演员,她所表演的这个动作在中国戏曲、古典舞中被称为“乌龙绞柱”,高难技艺与传统舞艺结合,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是中国杂技日新月益的原因。这是夏菊花所欣慰的。
五 一枝独秀的“红花”在非常岁月被诬蔑为“黑花”
1958年的“大跃进”,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加上当时三年自然灾害,更使整个神州大地雪上加霜,粮食短缺,物资匮乏。尽管如此,党和政府也没有忘记对夏菊花这样的艺术工作者给予特殊的照顾。
作为一名体力消耗大、演出负担重、又正值年轻需要营养的杂技女演员,夏菊花也确实需要一份特殊的食品供应。但是,夏菊花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她目睹周围的群众、平时和自己一起练功的同事,都吃着“三合粉”、喝着稀饭充饥时,心中实在不安。于是,她每次都把发给她个人的物资拎到食堂管理人员那里,对他们说:“这些白米、油和肉就放在这里给大伙吃。”不管食堂管理人员怎么拒绝,她还是坚持这样做。
在那些困难的岁月里,夏菊花将自己的营养品分给大家,但依然坚持天天练功,有时练到浑身乏力,头晕眼花,还是不中断。她说:“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功,对手知道;三天不练功,观众知道。”她对艺术追求的执著,感动和激励了很多人。
让夏菊花最难熬的岁月,是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进入艺术发展最佳时期的夏菊花,与祖国一起经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当年,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为夏菊花撰写的那篇轰动一时的《一朵红花———夏菊花》的文章,顷刻之间也变了颜色———夏菊花被诬蔑为“一朵黑花”!那段日子,夏菊花被打倒、批斗,经受了许多磨难,但她始终坚信,这一切会改变的。在巨大的痛苦中,她感到有许多正直的人们在呵护自己,她从心灵深处感到了人世间的无价真情!
批斗会上,在一声声高呼“打倒夏菊花”的口号声中,竟然有几个不信邪的群众为她送上一杯水,递上一包药;在一次残暴的批斗中,夏菊花被击伤了腰部,也是群众挺身而出将她“押”走,抢救了她垂危的生命;在武汉国棉二厂的批斗台上,有些居心叵测的人在木板上通了电,他们想用如此卑劣的手段结束夏菊花的生命,可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一位军人冲上前去,关掉了电闸,将夏菊花的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来;在“集训班”昏暗的小屋内,身心疲惫的夏菊花感到孤独无援的时刻,总有一些好心的杂技团演员,偷偷地看望她,有一位叫张桃秀的女演员还给她送去鸡汤,他们用目光向夏菊花暗示:“菊花呀,我们和你在一起,你一定要顶住呀!……”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实,这一声声、一句句的呼唤,使夏菊花更坚定了“相信群众相信党”的信念,她感受到了狂风恶浪下面涌动着的那股暖流,正是这股暖流支撑了她的生命,支持着她在困难的岁月里坚定不移地往前走。后来,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下,夏菊花被保护起来,并重新登上了舞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