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1/4 页)
永荣来都尉府后,也有所耳闻,知道魏之之的亲娘在城郊一家山庵里出家,但为什么出家,众人却不得而知。
清静庵是个小庵,倒是真的清清静静,绿竹掩映。
魏之之似与清静庵住持很熟,见面寒暄几句后,便跟着那住持去了后院,连明翠也没带。
佛门清净地,还是女庵,一干侍卫自是只能在庵外候着。
魏之之走到最末一间厢房,扶着门往里看去,果然是数年不变的场景,厢房清简,一个青衣白袜的女尼正跪在蒲垫上,低低诵经敲木鱼。
魏之之看了一会儿,慢慢喊,“慧心师太。”
那慧心师太一怔,放下手里木鱼佛珠,慢慢转过身来,看见魏之之,慢慢起身来,走到她面前。
魏之之双手合十,低头揖了一揖,淡淡道,“师太近来可好?”
慧心师太也双手合十,“阿弥陀佛。”
于是这眉目极其相似的母女俩,便在淡淡阳光里,淡淡见过礼,一前一后进了厢房。
魏之之坐下,抿了一口清茶后,沉默一会儿,说,“我要成亲了。”
慧心师太蛾眉微动,笑了,“好。”
魏之之说,“师太不问问,我许的是哪家?”
慧心师太说,“你爹能应的,定是极好的。”
魏之之用茶盖拨弄着碎茶,“是啊,有我爹,你还担心什么。哦不对,你从不担心,不担心我,更不担心我爹。师太,你的法号怎么不叫无心?”
她抬起头来,咫尺之近,定定瞧着她娘亲。
六岁那年,盛夏,暴雨如注,乌云阴霾,她爹抱着她,就站在这清静庵的庵门外,一言不发地看着她娘遁入空门。
她大哭着一声声喊娘,但是喊不应她娘回头,眼睁睁看着那庵门关上,她转过头去绝望地问她爹,“爹爹你怎么不说话?”
她爹慢慢说,“我话说完了。”
十二岁再见她娘,她已能淡漠自持地双手合十,喊眼前人一声,师太。
想到这里,她慢慢说,“师太,我今日是有些话想和你说,因为我实在找不到人说。话说完了就走,以后绝不会再打扰你清修。”
慧心师太一直静静看着她,眸色深黑不语。
魏之之慢慢说,“我要嫁的,是承毅伯的长公子,世家清白,满腹经纶。我爹说,我嫁过去是长房长媳,老太太大夫人都喜欢我,他不担心我被欺负。”
“可我喜欢的是另一个人。”
“他没有家世,早年家乡闹灾,和家人失散了,有一个阿婆,可已经死了。他本事还行,相貌也还行。在大多人眼里,他为人老实,性子温吞,不爱说话,哦还有些胆小。可我觉得不是。”
“他大多时候都忍气吞声,但胆子绝不小,急了连命都不要,却又很重情谊,愿意为兄弟下跪。他人前说话不多,可事实上他那嘴舌蛮刻薄。性子呢是温吞了些,可急起来真是不管不顾”
她说到这里,笑了笑,“哦对了,他箭法很好,我爹也就欣赏他这一点。可我更欣赏他的木工手艺,你看,这是他雕的我,师太你觉得像不像?”
她高高兴兴地摸出一个原木人偶,递给慧心师太看,像一个得到新奇玩意儿的孩子。
慧心师太只看着她,面容平静,眉目忧伤。
魏之之摸了摸那木人偶,慢慢说,“不过他不喜欢我。”
她沉默了一会儿,“我们也的确不是一路人。”
她收起木人偶,站起来,向慧心师太合十作揖,“师太,我话说完了。”
说完便要出门,不想刚走到门口,慧心师太站起身来喊一声,“之之。”
魏之之扶着门没回头。
慧心师太说,“你爹他好不好?”
魏之之头也不回说,“师太既斩去尘缘,如我爹这种俗人,生死何干?”
说着跨出门,走了两步,忽又转身说,“若不是你爹执意隐瞒,以我爹的磊落性子,绝不会娶你过门。你不要看不起他。”
说完大步走出院子。
慧心师太往后一坐,呆呆看着门前院落空空。
永荣见魏之之出来时,面色十分不好,也不知她怎么了,默默地跟在车后。
魏之之今日高贵冷艳气质上身,看见谁都不屑一顾的模样,上了马车,只冷冷道,“回府。”
下山回城,六月的日头真是明晃晃,可正是半下午,街上的人还是熙熙攘攘的。
忽然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