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部分(第2/4 页)
有让他正式地接触生意,准备要再考察一阵的。在来到杭州这边之后,他就比较自由了。家里面对于他跟着许宣来,也没有太大的反对,至还安排了一些原本在杭州这边的人手帮助他打理事情。他对许宣人力拉车的计划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且在随着计划铺开的过程中见到的成果之后,这种兴趣就催生出了热情。像是觉醒了本就是大商贾之家后辈应该有的天赋一般。甚至在一些事情的安排上,连许宣也不得不感慨他进步之快。
所以说,只要做一件喜欢的事情,总归是能够做好的。这些日子除了经商之外,黄于升也很自觉地在看书。虽然是做生意,但是多读一些书,让自己的视野开阔一些,自然也是没有错的。他所读的,虽然四书五经也有,但更多的是一些杂书。还有的,是许宣专门编写的准备在随后当做教材的一类东西。
这些东西是许宣来到杭州所做的重要事情之一。先前同刘余帆说的什么科考培训班,眼下若是操作起来还是颇有些难度的,因此便想着从其他地方着手,慢慢将局面大开。
不论哪个行业,人才都是最为重要的。而在眼下的时代,所有正儿八经的人才培养,都是着眼于科考人才方面。对于其他方面的人才,官方在培养上并不重视。眼下万般皆下品的观念限制之下,除了四书五经衍生出来的东西之外,其他的都不怎么重要。
许宣其实是想在这方面下一些功夫的。
培养一些技术性的人才,也是作为以后的人才储备。比如算术,下读书人虽然也懂,但是很多人在这方面也只是相当于后世一个小学生的水平。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培养,背一背乘法口诀表什么的。这种东西在眼下还没有,培养起来也很简单,并且效果还很好。
除此之外,培养真正的生意人才,也是重中之重。通过一些前期培训,将一些比较有悟性、有天赋的人挑选出来。眼下的时代,做生意很多时候靠的都是经验,但是如果有事先的理论支撑,然后去实践出来,效果肯定比单纯的摸索要有效的多。
还有的便是培养技术性人才。与眼下的观念正好相反,许宣比较重视的恰恰是这里。如果能够通过专门的训练打造出一只技工队伍,不管是哪个行业的,能起到的作用都是很大的。
但是眼下也有一个不好,教育的概念都是停留在比较高的层面,而非普及。你若是培养读书的人才,没有人说什么,但是若是一个木匠也要培养,肯定就有人来说闲话了。这也是制约古代中国发展的一种很令人无奈的现象。即便真的有人有这方面的心思,或许顶不住压力最后放弃了,或许也将规模限定在很小的范围之内。
但是许宣不怎么怕,其实说起来,专业的技能培养在眼下并不多见,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经济发展不曾到得那种层次。但是如果有人真的提前这么做了,积累下来的优势也是很惊人的。
最后的,需要最慎重对待的,便是他原本设想的“科考培训班”。
暂时而言,想法很多,但是要一一付诸实践,没有一定的时间也不可能有成绩。但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他甚至想着能不能在这个年代搞出一座大学。当然,这样的想法从心底泛起了,他自己也就笑了。
此时两个看起来很闲,但是其实都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人在夏日夜晚的院子里喝茶,赶着蚊子,一边随意的聊到一些话题上。
“最近有人在查了,看来人力拉车果然是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比如今天上午就有人来这边打听,说是要见一见背后的老板。”黄于升说着,看了许宣一眼:“这种事汉文一早就知道了吧?”
“恩。”许宣点点头:“但是先前看你很高兴的样子,便没有说。不过让那边查吧,暂时而言,是不会查到有用的东西的。不过今日过来的人,我们顺藤摸瓜,反倒是知道了他们的身份。”
“哦?是何人所为?”
“呵,好巧不巧正是于家的人。”
许宣声音淡淡地说完,黄于升却是坐了起来。
“李贤?”
“倒也说不上背后是谁,但不管是于家还是李贤,区别并不大,总归都是要面对的。”
许宣说着,笑了起来。
其实人力拉车的不只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的,除了是一项新颖的行当之外,深层的意义也是有的。那些车夫每日走街串巷,会遇到很多的事情,遇到很多的人,也就有了消息的来源。这是最值得关注的地方——不管哪个时代,掌握信息,一定程度上就能占据优势。而在信息流通缓慢,信息渠道又相对匮乏的年代,这种优势就显得更加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