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4 页)
们婉转流畅的欢唱,合着小虫们隐匿在草丛中那啾啁的呢喃,我把这一切当作大自然对我重获自由的恭贺。转身对着山林间的华亭寺吐了吐舌头:不要太想念我,又不是永远离开,我还舍不得,还会回来……
即使面貌改变得连自己都不太认得出,我还是因为师傅过去无心的一句话有了避讳,绕道而行。去年初冬时分,西山龙门悬崖下有了土木工程的动作,师傅说,梁王是将凌虚阁改为自己的避暑台罢了。
我心里不免一阵恶骂,万恶的古代,万恶的重男轻女!自己的女儿无故莫名死在回家的路上,做父亲的明哲保身就这么隐忍不说,还有心思在冬天就建好夏天避暑消遣的地带。东瞰滇池水,南眺挂榜山,举首罗汉崖,北望罗汉山……好一个会享受的梁王,好一个无情的爹!若为这样,那原本的押不芦花,请你也不要怪我不替你尽孝道了。依我看来,这样的爹爹不要也罢!
想着想着,已经隐约看到了昆明城璀璨的灯火。看来厨房那净心小和尚的小毛驴脚力还不错,不过老是偷用他人的东西也不好,难不成我也要备至一匹?
昆明城北通大都、南连南海,如此西南重镇不愧是云南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房屋密布、街道宽阔、人丁兴旺、交通贸易往来频繁……在这里活络的不仅是全国各地各民族的人们,还有不少黄头发绿眼睛的外国人!要我说,这和天子脚下大都城比起来,也丝毫不逊色。当初逃往西山的时候匆匆路过,来不及细看,根本没发现这个古代的城市竟兴隆热闹到这个地步!
吆喝声,车马声不绝于耳,偶尔还能听到几句英语或是蒙语……想不到天还未亮,昆明的运输贸易已经开始得沸沸扬扬了。怪不得后世称昆明“山川明秀,民物阜昌,冬不祁寒,夏不剧暑”,就连走遍千山万水的马可波罗都伸出大拇指夸昆明“系一壮丽大城”。我牵着皮毛打结的小毛驴,紧紧地背着包袱,像个进城的乡巴佬似的东看西看。从东门入,过大德桥,居然发现桥下居然有若干船只,看来不止茶马古道有看头,元代的昆明水陆交通都很便利。行至正街,天已经蒙蒙擦亮了,我的肚子也因为持续的激动提前发出饿的警告。嘿嘿,话说我已经快两年没吃肉了。
才这么想着,就在街角出隐约闻见诱人的肉香味儿,一下子激的我直咽口水。我自认不是以个嗜肉如命的食肉动物,这一分钟却也实在按耐不住寻味而去的冲动,一边吸着鼻子,一边拖着毛驴找。终于在一个人们往来熙熙的酒楼门口驻足,我再次深吸一口气,感慨万分地对自己说:
是的!就是这里!
把毛驴丢给代客泊车,哦不,是泊驴的小二,我意兴阑珊地走进这个不小的酒楼坐下。嗯,环境不错嘛,老板慈眉善目的,小二也热情。这样嘛,招牌菜拣荤素搭配不当的上吧,我的意思是肉越多越好!嘿嘿,酒嘛……马奶酒这里应该没有吧,那上一壶热好了的来!一面大快朵颐,一面听着厅内的女子唱着温温细细的小曲儿……这种感觉,难道不比神仙快乐?
待我把腰带悄悄放松了一次又一次,待我摸着圆滚滚的肚子,问小二要了牙签剔牙的时候,才突然一件严重的事情——
苍天啊,事情大条了!我下山居然没带钱!
分割分割,“侧妃讲坛”今天来介绍一下元朝的昆明。
公元1276年,元朝廷设云南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县各级行政组织。从昆明来说改鄯阐府为中庆路,辖四州十一县, 派“梁王”镇守。城市建设的规模,当时的中庆城比鄯阐城向外扩展了一里多,又称“鸭池城”。马可波罗游记》中说:“城大而名贵,商工甚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中还有了佛教徒、 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为杂居之地”,郊外有丰产的米、麦、鱼、盐,而且“用其他谷类加入香料,制成酒,清沏可口”。由此可见昆明城市规模,在700多年前的元代,已奠定了初步基础,它既是一个“山川明秀,民物阜昌,冬不祁寒,夏不剧暑” 和“万家灯火”的城市,又是一个“奇花异卉,四序不歇,风景熙熙”的名胜区。
第四十五章 卤肉有约
我假装没事地一边剔牙一般翻着眼皮瞅着店里的状况,却不幸地发现先前热情的小二好像对其他客人的态度没有刚才那么好了,原本慈眉善目的老板看起来也满脸横肉凶巴巴的。我心里又是一阵颤巍巍,揉揉眼睛再看,的确如此。
再环视周围,有吃着过桥米线啧啧称赞的商人,有只点清炒小菜温文尔雅的读书人,还有细细品味牛肉烧酒戴着斗笠的侠客……却就是没有如我一般点了一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