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1/4 页)
青年部部长兼苏鲁豫边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苏鲁豫边区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
本来刘剑是刚从山东分局派来的,到区只仅仅七天,就被当作“托匪”逮起来了。他对苏鲁豫边区的所谓“肃托”的情况并不了解,突然遭到逮捕,确实不知所措,同时严刑逼供又不允许他考虑,于是他也在严刑逼供之下胡编了起来;他不仅供认山东分局某领导同志是“托匪”,还编造了联络暗号。逼供的材料越来越荒唐。而王须仁、王凤鸣等,却如获至宝的庆贺自己的“胜利”,以为他们就可以顺着这条线任意发展下去了。
2、张子敬被捕
在逮捕杀害一批县区干部的同时,“二王”和白子明又将苏鲁豫边区创始人之一李贞乾、苏支四大队队长梁兴初、参谋长严世荣、政治处主任罗有荣、*股长吕英、五大队政治处主任罗隆生、特务营营长于再灵等人列入“托匪名单”。
张子敬被捕后,看到这样多的同志破无故杀害。感到这样硬顶不行,便动员被捕的同志说承认是“托匪”,同时又秘密地组织他们逃跑。
商定的逃跑计划分两路:一路赶赴延安向党中央报告,—路赶网山东分局告急。
一天,“训练班”住在单县东南张花园时,张子敬趁机跑掉了。
张花园离张子敬的家张寨不远,
他便跑回家里筹备点路费,张子敬同志的父亲问出来什么事,他告诉父亲说,自己教当成“托匪”抓起来了,现在是逃跑出来的,打算到中央去告状。
父亲听了儿子的话,简直不能相信,他相信自己的儿子不会是“托匪”,也不相信白子明、王须仁竟会这程对待张子敬,他不声不响的跑到张花园,找到白子明说:“别人不了解子敬,难到你还不了解吗!你在困难的时候,长期住在我的家里,你们吃住都在一起,我家的情况你什么都知道,你怎么也拿他当“托匪”呢!”
白子明无言对答,只是应付说:“大爷,你不了解这里面斗争的复杂性!你回去吧。”
白子*中早已有了数。张寨对他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他在湖西开展革命工作就是从这开始的,张寨是单县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第一届*单县县委、*鲁西南工委、*苏鲁豫特委、湖西专署和全县第一支抗日武装——抗日自卫团联队诞生地,享有“小延安”之美誉。1938年3月,县委从张寨、张花园、王岗等十几个村抗日自卫团中抽调骨干力量80余人,组成张寨抗日自卫团联队。为了鼓舞士气,教育群众,联队坚持大唱抗日革命歌曲,并号召人人自编鼓动性强、教育作用大、易记易唱易理解的抗日歌谣。为此,队员们都怀着满腔热情,摽着劲儿试编。不长时间,就编出了几十首。他们从中评选出十首优秀歌谣,其中米风海编的一首《千万不能打呼噜》最受联队队员喜爱。后经队友们集体修改,这首歌谣更富感召力:日本鬼子打进东三省哟/我们还在打呼噜(即不觉醒)/日本鬼子打进山海关哟/人们还在打呼噜/哎哟,日本鬼子打到芦沟桥哟/我们才睡醒/同胞们醒来吧/鬼子打进了济南府/兄弟们醒来吧/鬼子打到了家门口/我们不做亡国奴/敢与鬼子刀见红/同胞们,扛起枪拿起刀/对准鬼子头/同胞们,千万不能打呼噜……勇士们高唱着这样的歌谣,“小延安”一带迅速掀起了抗日卫国的高潮。 1939年2月,*苏鲁豫特委针对当时抗日形势的需要,根据我党的方针政策,为广泛团结各群众团体和各阶层人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决定创办《团结日报》,由魏钦公负责并担任主编,报社设在与张寨相邻的张花园村张昌学家。开始油印,后来搞了一台印刷机,每期份数由几百增至几千。再后来,社址迁到张寨村,报名改为《哨兵》。这张生在长在“小延安”农家院里的报纸,当时曾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通过“启蒙”良知,有的国民党匪首率部起义,弃暗投明;不少地主豪绅纷纷献枪献马、捐钱捐粮,支援抗日战争。 1938年7月2日,刚刚被编为湖西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第八大队的张寨抗日自卫团联队,获知日军吉谷师团1000余人从砀山沿单砀公路向单县进犯。在教导员高文甫率领下,抗日自卫团联队火速赶往马良集附近狙击。待鬼子兵踏着大皮靴啪啪地接近时,高文甫一声令下,长枪齐鸣,把鬼子打得晕头转向,乱作一团,当即死伤几十人。待鬼子头目哇哇叫着回过神来的时候,机智的勇士们顿失踪影。气急败坏的鬼子头目指挥着向他怀疑的方向好一阵猛烈扫射,我掩伏在安全之处的勇士们哈哈笑着直骂小鬼子笨蛋……
张子敬原以为张寨是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