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页)
专员李贞乾同志曾把别人送给他的一支钢笔托人送给在“湖中”上学的两个女儿,并附信嘱咐:“这支钢笔来之不易,要好好保管,缝个布套,不用时放在套里就不会丢了。这支笔同学们都可以用……”这支钢笔,许多同学都用过。
一次,“湖中”师生转移到单县的王岗村,东边的敌人来根据地骚扰,专署的警卫连便迎上去与敌人接上火。同时,为了学生的安全,专署决定让学生们转移。
“报告,小裴不知跑哪儿去了。”
这时,班长背着小裴的背包过来报告:“也没请假就不见了。”
队长立即派人去找,仍不见小裴的影子。
专署的通讯员催促大家赶快转移,队部只好留下几个同学继续找。
半夜多了,留下寻找小裴的同学都归队了,独不见小裴,老师和同学们焦急万分。
直到天亮,小裴竟从专署驻地赶了回来,他低着头走进大队部。
队长火了:“你往哪里去了?”
小裴不吭声。
指导员和气地问:“莫不是干的事不能告诉人?”
“我……我跟着警卫连哩,他们去打顽固,我也跟着呢!”
……
小裴回到班上,一面写检讨,一边从兜里掏出七八个子弹壳,对一位同学说“小董,你不是说炮皮(子弹壳)可以做钢笔吗?给你。”
小董一见,高兴地跳起来:“好极了,只要有这玩意儿,我保证给同学们做二十支钢笔。”又诡秘地对小裴道:“原来你自由行动是为了这个嘛!“
小董手很巧,不到两天,就做成了几支很漂亮的“沾水笔”。
“沾水笔”分发给了没有笔的同学,大家都很高兴,纷纷给“沾水笔”起名字,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叫“湖中牌”钢笔。
有了“湖中笔”,用几分钱到集上买点“洋蓝”、“洋绿”,用水一调,就成了墨水。再找来一些私塾课本和古书拆开背页,在上面就可以记笔记了。
“湖中笔”在硝烟弥漫的年代成了我们的学习伴侣。 。。
5、白子明调入《大众日报》社
白子明被撤职后,改名白学光,经过山东分局组织部随一批中等文化水平以上的知识分子干部调入《大众日报》社工作。
1941年冬天,沂蒙山区特别寒冷,接连下了几场大雪,气温降到了零下十几度。这年冬天,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形势异常严峻,日军华中派遣军总司令烟俊六指挥,对这一区域展开“铁壁合围”大扫荡,足足持续了七十多天。
为了缩小目标,躲避敌人扫荡,《大众日报》社分成四个战时新闻小组:第一小组以新华社山东分社为主,由通讯部长郁永言率领,有30多人,带有收发报的电台,随山东分局、115师机关活动,负责与延安联系,向党中央报告反扫荡的情况;第二小组以大众印书馆、报社秘书处和经理部为主,由秘书处主任仲星帆、经理部主任刘力子率领,在沂南孙祖、青驼一带,坚持反扫荡;第三小组由以编辑部为主,由编辑部主任白学光和印刷部长郭克刚率领,在东蒙山一带坚持反扫荡;第四组由*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兼《大众日报》管理委员会主任李竹如带领,带有一部电台,受山东分局委托,由鲁中去鲁南检查巡视工作。
敌人这次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在山东是空前的,在华北也是少有的。侵华日军总司令和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茨,都亲自出马到了临沂。山东日军司令官土桥一次中将更到前线督战。日军调动了第五、六、七、十混成旅团、二十一师团、十七师团的主力和三十二师团、三十三师团各一部分,加上各据点的守备队和伪军,总共 5万多人。另外带着坦克车、装甲部队和骑兵,几十门大炮和几百挺轻重机枪,在飞机协同配合下,分成11路,侵入我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疯狂进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日伪妄图一举消灭八路军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指挥机关及主力,彻底摧毁我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当时,沂蒙山区共有大大小小五百多个村庄和集镇,先后被敌人占领了四百多个。所有山区主要交通道路几乎全部被敌人控制。到处都是敌人修筑的据点和炮楼。白天,敌人分成一二十人、二三十人的小股武装,来回反复进行梳篦式拉网“扫荡”,搜山清剿,捕抓我抗日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抢掠粮食和牲畜;入夜,敌人则龟缩在据点、岗楼和碉堡内,燃起熊熊大火,许多村庄都被敌人烧光,只剩下石头砌成的屋框。
在敌人四面包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