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页)
,战斗到胜利的最后时刻!”
此时西线协约国的战况并不乐观,在法国国内反战浪潮的影响下,法国军队发生哗变,这令英国军队压力大增。为了牵制德军兵力,同时为了夺取德军设在比利时海岸的潜艇基地,英军司令海格决定在伊普尔地区发动进攻,拟定6月初进行第三次伊普尔战役。他们急需俄国在东线做战略策应。为此,代表团与临时政府进行军事磋商,敦促俄军尽快在前线展开进攻,策应盟军的大规模行动。鲁特建议美国政府尽快将援助临时政府的7500万美元款项落实到位。
西线德军面对强敌,为了避免决战,争取喘息机会,主动从努瓦荣突出部撤退。从2月25日至4月5日,德军统帅部把军队撤到兴登堡防线。在缩短战线的同时,将13个师后撤留作战略预备队。
德军在西线的战略调整和收缩,使东线的俄军受到了压力。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俄军司令部做好了主动进攻的准备,但在进攻部署阶段就暴露出了严重问题。第七军团特派员电告克伦斯基:“在第十二师中,……第四十七团拒绝出发。第十三师的各团,只有第五十团差不多是全体出发的。第五十一团答应于明天出发;第四十九团并不遵命出发,第五十二团表示拒绝,并逮捕了所有军官。”这样的情景几乎是随处可见的。对于那位特派员的报告,临时政府答复:“着即将第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与五十二各团解散,将煽惑官兵抗命之人交法庭惩办。”然而,士兵们既不怕解散,也不惧法庭。6月17日,总司令部参谋长报告:“北方战线还处在发酵状态中,敌阵亲善的事情还在继续,步兵对进攻表示反对。……西方前线情形不明。西南方前线情形略有改善……罗马尼亚前线上,看不到特别进步,士兵不愿进攻。”一个海军军官说道:“委员会委员(苏维埃派驻军队的军事代表——作者注)日益明显地右倾,同时他们在水兵和士兵中的威望也显然在低落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七月阴云(2)
恰在此时,一向被认为是坚定维护临时政府的黑海舰队水兵发生哗变,塞瓦斯托波尔基地水兵逮捕了高尔察克,免去了其舰队司令的职务。抵达黑海舰队访问的美国外交代表团格伦农海军少将正赶上塞瓦斯托波尔水兵起义,格伦农先是与被囚的高尔察克会面,然后说服水兵们释放了高尔察克。随后,格伦农将高尔察克带回彼得格勒。为此,美国的海军部长唐恩·尼尔斯骄傲地宣称,多亏自己部下的鼎力相助才保全了这位俄国将军的性命。
在俄军发动总攻前,士兵开小差率急遽升高,在6月23日至6月30日,俄军开小差人数超过了10万人。迫于军队士气低落和趋于瓦解的现实,前线指挥官勃罗西洛夫将军组织志愿者成立敢死营,一些后方爱国妇女还组成了“黑色敢死骠骑兵”开赴前线。
克伦斯基来到前线视察,前线司令部决定利用这一机会,请他给进攻部队作一番鼓动工作。克伦斯基在动员会上既遇到了硬钉子也碰到了软钉子,布尔什维克领导的部队不但不参加他的战前动员大会,还拒绝了出战劝说。部队的军纪松懈、军令无威让他极度沮丧。几天后,西线总司令邓尼金请他到军队去作动员,克伦斯基回复了一封电报:“军队中进行劝说和谈话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应当下命令,而不是开大会。”
7月1日,克伦斯基报告临时政府:“今天是革命大捷之日。6月18日(公历7月1日),俄国的革命军队怀着很大热忱,开始了进攻。”同日,彼得格勒,苏维埃组织了50万人参加的信任临时政府的大规模爱国*。*前,策烈铁里对布尔什维克派说:“现在,我们将对革命势力作公开与忠实的检阅了。……我们大家将要看到,究竟大多数群众是跟谁走的:跟你们呢,还是跟我们?”但事实却成了策烈铁里的噩梦,*队伍一个接着一个,举起了红旗像浪潮般涌上大街。旗帜上写着“给工人工厂!”“给农民土地!”“给全世界人和平!”“打倒战争!”“打倒秘密条约!”“打倒资本家部长!”这些口号是布尔什维克提出的。人数稀少的普列汉诺夫派、哥萨克和犹太知识分子举着拥护临时政府的旗帜。人民群众并没有忘记那些为革命牺牲的人,*队伍向安葬着二月革命烈士的马尔索沃广场上汇集。这里,《马赛曲》的雄壮曲调和肖邦《送葬曲》的庄严旋律融合在了一起。
普列汉诺夫、齐赫泽、列宁等都并肩站在马尔索沃广场的主席台上。一位孟什维克领袖焦躁地拉着领带,故意大声说了一句能让列宁也听到的话:
“布尔什维克们分发了现成的标语,而这些人光知道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